《望江南·江南柳》

时间: 2025-01-01 12:25:44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莺嫌枝嫩不胜吟。

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阶上簸钱阶下走,恁时相见早留心。

何况到如今。

(莺嫌 一作:莺怜;留著 一作:留取)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江南·江南柳
作者: 欧阳修 〔宋代〕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
人为丝轻那忍折,
莺嫌枝嫩不胜吟。
留著待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
阶上簸钱阶下走,
恁时相见早留心。
何况到如今。
莺嫌一作莺怜,
留著一作留取。

白话文翻译:

江南的柳树,叶子还小,尚未成荫。
人们轻轻地用丝线缠绕着,不忍心折断。
黄莺嫌弃嫩枝,难以吟唱。
留着等到春天深了再说。
十四五岁的时候,闲来抱着琵琶去寻找。
台阶上扔钱,台阶下走动,
那时相见时要早早留心。
何况到如今,
黄莺有所嫌弃,也有怜爱,
保留着,也有留取的意思。

注释:

  • 江南柳:江南地区的柳树,象征柔美与风景。
  • 叶小未成阴:指柳树的叶子还小,尚未遮荫。
  • 人为丝轻那忍折:人们用丝线轻轻缠绕,不忍心折断柳枝。
  • 莺嫌枝嫩不胜吟:黄莺嫌弃嫩枝,因无法在上面吟唱。
  • 留著待春深:留待春天来临时再享受。
  • 十四五:指青春年少,通常是十四或十五岁。
  • 闲抱琵琶:形容悠闲地弹琵琶,象征闲适生活。
  • 阶上簸钱阶下走:形象描绘了生活的点滴,台阶上扔钱,台阶下行走。
  • 恁时相见早留心:那时相见时要早早留心,暗示青春的珍贵。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江南的自然景色和青春的心情,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江南的柳树作为意象,常常象征着柔情与哀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文风清新,擅长诗词和散文。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江南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深深影响了欧阳修的创作。他在政治上经历了多次起伏,诗中所流露的柔情与对青春的怀念,反映了他内心的柔软与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望江南·江南柳》是一首描绘江南春景和青春感怀的词作,通过柳树的描写,展现了柳的柔美与人生的无奈。诗的开头通过“江南柳,叶小未成阴”描绘了春天初来时的景象,轻盈又带着些许的脆弱。这种脆弱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青春的象征。接着,诗人通过“人为丝轻那忍折”展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不舍,而“莺嫌枝嫩不胜吟”则表明了自然界的无情与人事的变迁。

整首词中,诗人透过对青春岁月的回顾,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中“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展现了青春的悠闲与自由,暗示了那段时光的珍贵。而“阶上簸钱阶下走”则生动地描绘了生活的细节,通过小事体现出生活的真实与温暖。最后,诗人对时光的感慨,通过“何况到如今”引出对当下的思考,表明岁月流逝带来的无奈与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描写江南的柳树,春天来临,柳叶尚未茂盛,象征青春的稚嫩。
  2. 人为丝轻那忍折:人们轻轻地缠绕着柳枝,显示出对美的珍惜。
  3. 莺嫌枝嫩不胜吟:黄莺不愿在嫩枝上吟唱,暗示着自然的无情。
  4. 留著待春深:期待春天的更深层次的美好。
  5.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青春年少,享受生活的悠闲。
  6. 阶上簸钱阶下走:日常生活的描绘,表现出平凡中的乐趣。
  7. 恁时相见早留心:提醒自己珍惜与友人的相遇。
  8. 何况到如今:感叹时光流逝,生活的变迁。
  9. 莺嫌一作莺怜:表达对黄莺的复杂情感,既有嫌弃也有怜爱。
  10. 留著一作留取:强调珍惜与保留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柳树和黄莺比喻青春与生活的无常。
  • 拟人:黄莺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环境的反应。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称美增强了歌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青春的珍惜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江南的自然景色,诗人传递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南柳:象征柔美、青春与生命的脆弱。
  • 黄莺:象征青春的自由与美好,同时也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 琵琶:代表着艺术与生活的闲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江南柳”象征什么?

    • A. 温柔与坚强
    • B. 青春与脆弱
    • C. 财富与荣华
  2. 诗的最后一句“留著一作留取”表达了什么?

    • A. 对友情的珍惜
    • B. 对生命的无奈
    • C. 对自然的敬畏

答案

  1. B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可以将《望江南·江南柳》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对比。李清照的词同样表达了对青春的怀念与生活中的细腻情感,但其风格更显得细腻与婉约,而欧阳修的作品则带有更多的自然意象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欧阳修诗文选》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