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秋岁 戏和蔡鹤田词》

时间: 2025-01-04 08:45:03

桃花流水,似武陵源里。

牧猪奴,聊尔尔。

逢场兴倍豪,见猎心先喜。

笑平生,此道非我擅长技。

别有酸寒子,险狠如蛇虺。

一局坑人甘鸩醴,不使破家心不已。

从今信誓,忏悔甘断指。

南洋远,莫被人当作居里。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秋岁 戏和蔡鹤田词
作者: 许南英 〔清代〕

桃花流水,似武陵源里。
牧猪奴,聊尔尔。
逢场兴倍豪,见猎心先喜。
笑平生,此道非我擅长技。
别有酸寒子,险狠如蛇虺。
一局坑人甘鸩醴,不使破家心不已。
从今信誓,忏悔甘断指。
南洋远,莫被人当作居里。

白话文翻译

桃花流水,像武陵源的景色。
牧猪的奴隶,随意而聊。
在场合中兴致昂扬,看到猎物心里便先欢喜。
我笑自己,做这一行并非我的特长。
还有那酸寒之子,心肠险恶如蛇虺。
这一局游戏让人中毒甘愿饮下,
使我破家之心难以平息。
从今以后发誓,忏悔愿意割断手指。
南洋遥远,不要被别人看作是居里人。

注释

  • 桃花流水:桃花与流水结合的美丽景象,象征着世外桃源。
  • 武陵源:指的是一个理想的、与世隔绝的地方,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 牧猪奴:指的是放养猪的奴仆,寓意生活的单调。
  • 酸寒子:比喻心地阴险、性格恶劣的人。
  • 蛇虺:古代对蛇的称呼,象征阴险和危险。
  • 甘鸩醴:甘愿饮下毒酒,形容陷入绝境的无奈。
  • 居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身份,象征被误解或被低估的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南英,清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其诗词风格独特,擅长抒情和描绘生活情景,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在戏谑蔡鹤田的作品时所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各种关系和情感的看法,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奈和自嘲的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桃花流水”开篇,瞬间营造出一种美丽而恬静的意境,令人联想到陶渊明的“桃花源”。然而,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逐渐揭示出内心的挣扎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词中提到的“牧猪奴”与“逢场兴倍豪”,一方面表现了生活的琐碎与平淡,另一方面又透出一丝对追求快乐时光的渴望。

“别有酸寒子,险狠如蛇虺”,则揭示了人性中潜在的阴暗面,诗人用“蛇虺”形象化地表现出那些在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险恶人物,给人以警示。后文的“甘鸩醴”,更是将这种险恶推向极致,暗示在追求快乐和享受的背后,可能隐藏着深重的代价。最后,诗人表示要“忏悔甘断指”,显示出对于自我行为的反思与悔恨,以及对未来的决心。

整首词在对比与反思中,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复杂态度,既有对理想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对现实残酷的无奈与反思,情感深邃,耐人寻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桃花流水,似武陵源里:描绘出一种理想化的自然场景,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 牧猪奴,聊尔尔:表现生活的单调与平淡,暗指诗人的无奈。
  3. 逢场兴倍豪,见猎心先喜:人在场合中寻求快乐,表现人性对享乐的追求。
  4. 笑平生,此道非我擅长技:自嘲自己并不擅长这种追求,流露出一种无奈感。
  5. 别有酸寒子,险狠如蛇虺:揭示人性阴暗面,警示世事险恶。
  6. 一局坑人甘鸩醴:暗指生活中的陷阱,虽然知道是毒,仍甘愿尝试。
  7. 不使破家心不已:表达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难以释怀。
  8. 从今信誓,忏悔甘断指:决意改变,表现出一种对过往的反省与悔恨。
  9. 南洋远,莫被人当作居里:最后一句暗示对别人的看法不应被误解或低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酸寒子”比喻心地险恶之人,增强了形象性。
  • 对仗:整首词中常见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韵律感。
  • 象征:桃花与流水象征理想、幸福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主题思想:整首词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透露出对现实的深刻反省,表达了对人性复杂性的认知和对生活选择的困惑。

意象分析

  • 桃花:象征着美好、纯洁,代表理想生活的向往。
  • 流水:流动的水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蛇虺:象征着阴险与危险,警醒人们提防身边的恶人。
  • 甘鸩醴:象征着在追求享乐过程中的自我毁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桃花流水中所代表的意象是什么?

    • A. 生活的平淡
    • B. 理想的美好生活
    • C. 人性的阴暗
    • D. 对未来的无望
  2. “酸寒子”在诗中指代什么?

    • A. 生活的乐趣
    • B. 处世的智慧
    • C. 险恶之人
    • D. 自我反省

答案

  1. B
  2.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比较《千秋岁》和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前者更多表达个人的挣扎与反思,而后者则是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描绘。两者都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桃花源的文化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