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
时间: 2025-01-01 15:21: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名卿步月正淹留,上客裁诗怨别游。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
婵娟更称凭高望,皎洁能传自古愁。
盈手入怀皆不见,阳春曲丽转难酬。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夜晚明月的美丽景象,名士在月下徘徊,令人遐想。来宾们吟咏诗篇,却因离别而生怨愁。月光如同白色的扇子,轻柔而清澈,远比庾公楼的光辉要遥远。明月的美丽更是让人心生向往,皎洁的月光传递着自古以来的忧愁。即使满手的月光也无法拥入怀中,阳春的曲调再美丽也难以回报这份愁苦。
注释:
- 名卿:指的是名声显赫的朋友或士人。
- 步月:在月光下漫步。
- 怨别游:对离别的愁苦感到怨恨。
- 素魄:形容月亮洁白的光辉。
- 庾公楼:庾信的楼,表示光辉的高远。
- 婵娟:指美丽的月亮。
- 皎洁:形容月光明亮而洁白。
- 阳春曲丽:指春天的乐曲美丽动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端是唐代著名的诗人,生于公元约790年。他以清丽的诗风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故,常常寄情于山水之间。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端在月夜时写给友人的,表达了对离别的惆怅和对友谊的珍视。在唐代,月亮是诗人们常用的意象,象征思念与孤独。李端在这首诗中通过月光传递了深厚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和李舍人直中书对月见寄》以清丽的意象描绘了月夜的美景,同时蕴含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名卿步月正淹留”的开头,引出夜晚的宁静与思念。在月色的映照下,诗人感受到友人的思念和离别带来的愁绪。
“素魄近成班女扇,清光远似庾公楼”一句,形象地将月光比作扇子,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又传达了其遥远的特质,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敏感与细腻感受。接下来的“婵娟更称凭高望”,再一次强调了月亮的美丽和高远,仿佛在诉说着对理想与情感的向往,但“皎洁能传自古愁”则揭示了月亮所承载的愁苦与孤独。
最后两句“盈手入怀皆不见,阳春曲丽转难酬”则是诗人的自我反思,尽管手中握着满满的月光,却无法真正拥入心怀;即使阳春乐曲再美,也无法回馈那份难以言表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无奈与失落,使得整首诗在美丽的月光下,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名卿步月正淹留:指著名的朋友在月光下徘徊。
- 上客裁诗怨别游:来访的客人吟咏诗篇,因离别而感到怨愁。
- 素魄近成班女扇:月光洁白如同扇子,轻柔而美丽。
- 清光远似庾公楼:清澈的月光遥远如庾公的楼宇。
- 婵娟更称凭高望:明月更是让人高高仰望。
- 皎洁能传自古愁:明亮的月光传达着自古以来的忧伤。
- 盈手入怀皆不见:即使手中满是月光,也无法拥入怀中。
- 阳春曲丽转难酬:美丽的春天乐曲却难以回馈心中的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光比作扇子,形象生动。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赋予月亮情感,使其成为诗中情感的载体。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月光的描绘,表达了离愁别绪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忧伤的情感基调,令人深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思念、孤独和美。
- 扇子:代表轻柔和女性的温柔之美。
- 光辉:反映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这些意象不仅具备美的外表,还深刻地传达了内心的情感与文化内涵,体现了唐代文化中对月亮的特殊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素魄”指的是什么? A. 月光
B. 星星
C. 日光 -
“阳春曲丽”中的“曲丽”是指? A. 美丽的曲调
B. 丑陋的旋律
C. 无聊的歌曲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喜悦
B. 离愁
C. 愤怒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月夜忆舍弟》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王维的《月夜忆舍弟》与李端的诗都描绘了月夜的景象,但王维更侧重于亲情的思念,李端则更突出离愁的感觉。两者在情感表达和意象使用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唐代诗歌丰富的情感层次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端诗集》
- 《唐代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