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夕》

时间: 2024-12-29 18:42:28

雨霁月弥静,无人共遥夕。

乱蛩风露寒,虚堂入秋色。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遥夕
徐谦 〔清代〕
雨霁月弥静,无人共遥夕。
乱蛩风露寒,虚堂入秋色。

白话文翻译

在雨后,月光显得更加宁静,周围没有人陪伴我度过这漫长的傍晚。杂乱的蟋蟀声在冷风和露水中传来,空荡荡的堂室里透入了秋天的气息。

注释

字词注释

  • :雨停后的清明。
  • 弥静:更加安静。
  • 遥夕:指漫长的傍晚。
  • 乱蛩:杂乱的蟋蟀声。
  • 风露寒:风中带着露水的寒冷感觉。
  • 虚堂:空荡的堂屋。
  • 秋色:秋天的色彩与气息。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雨霁”与“月”相结合,体现了一种自然的和谐美。同时,诗中对秋天的描绘与古代文人对秋天的感怀相呼应,常常用以表达孤独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为抒情诗,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寄托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雨过天晴的秋夜,诗人可能正处于一种孤独的境地,借助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思绪。

诗歌鉴赏

《遥夕》是一首描绘秋夜宁静与孤独的诗。诗的开头“雨霁月弥静”,通过细腻的笔触,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令人感受到雨后夜晚的清新与宁静。这里的“月”不仅是自然景物,更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接下来的“无人共遥夕”,则暗示了诗人的孤独感。他身边没有人,这种寂静的夜晚更显得孤独与沉重。诗中“乱蛩风露寒”的描写,利用声音与气候的变化,进一步增强了作品的情感深度。杂乱的蟋蟀声在风露中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诉说着秋天的冷清。

最后一句“虚堂入秋色”,将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结合,虚堂的空旷与秋色的萧瑟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得孤独感愈发明显。整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描绘,传达出深沉的情感,使人感受到诗人在静谧的夜晚所经历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雨霁月弥静”:雨停了,月亮更加明亮,环境显得格外宁静。
  • “无人共遥夕”:独自一人,无法与人分享这漫长的傍晚。
  • “乱蛩风露寒”:杂乱的蟋蟀声与寒冷的露水交织,增强了孤独的氛围。
  • “虚堂入秋色”:空荡的堂屋里,透入了秋天的气息,象征着孤独的内心世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雨霁”与“月”相结合,暗示了内心的宁静与孤独。
  • 拟人:蟋蟀的叫声被描绘得“乱”,使得声音具有了情感。
  • 对仗:诗中上下句相互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孤独与自然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令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霁:象征着清新的开始与内心的宁静。
  • :代表着孤独与思考的明亮。
  • :象征着秋天的声音,传达出萧瑟的情感。
  • 虚堂:象征空虚与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雨霁月弥静”中的“霁”是什么意思?
    A. 雨停 B. 雨来 C. 雨多 D. 雨少
  2. 诗中“无人共遥夕”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受?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D. 兴奋
  3. “乱蛩风露寒”中“蛩”指的是什么?
    A. 蛐蛐 B. 蚂蚁 C. 蜜蜂 D. 苍蝇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自然美景与内心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遥夕》和《山居秋暝》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均通过自然景象表达了孤独和思索。然而,前者更强调孤独的情感,后者则更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典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