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慵不能》
时间: 2025-01-17 09:36:4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
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
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
一餐终日饱,一寝至夜安。
饥寒亦闲事,况乃不饥寒。
白话文翻译:
这架子上并不是没有书籍,只是眼睛懒得去看。
匣子里虽然有琴,却是手懒得去弹。
腰间懒得佩带,头上懒得戴帽。
午后尽情地睡觉,午时随便吃点东西。
吃一顿饭就能吃得饱,一觉睡到晚上就能安眠。
饥饿和寒冷都显得无所谓,更何况现在又不饥也不寒。
注释:
字词注释:
- 慵:懒惰,懒散。
- 匣:箱子,器具的存放处。
- 冠:帽子,头饰。
- 恣情:随心所欲,尽情享受。
- 饥寒:饥饿与寒冷,指生活的困苦。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反映了唐代士人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安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著称。他的诗歌涵盖了政治、社会、爱情等多个主题,风格多样,既有感伤的抒情诗,也有讽刺时政的讽刺诗。
创作背景:
《慵不能》创作于白居易的晚年,他在经历了官场的波折后,选择了隐居的生活。诗歌表达了他对懒惰安逸生活的自嘲和对生活无所事事的坦然态度。
诗歌鉴赏:
《慵不能》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展现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与自得其乐的态度。诗人在开头通过“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便揭示了自己对知识的懒惰,书籍的存在却未能激起他阅读的兴趣。接着,诗人将琴、腰带、帽子等生活中的必需品一一列举,表现出自己对一切活动的抵触,显示出一种强烈的慵懒感。
“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无所事事的慵懒生活,似乎时间的流逝在他眼中变得毫无意义。最后两句“饥寒亦闲事,况乃不饥寒”更是将这种生活态度推向了极致,饥饿与寒冷都变得无所谓,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淡然和洒脱。
整首诗不仅反映了白居易个人的生活态度,也折射出当时士人对生活的思考和追求,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哲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架上非无书,眼慵不能看:书架上虽然有书,但我懒得去看,暗示了对知识的忽视。
-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弹:琴虽在手边,但手懒得去弹,表现了对音乐的无动于衷。
- 腰慵不能带,头慵不能冠:连基本的生活装束都懒得去穿,体现了极度的懒惰。
- 午后恣情寝,午时随事餐:在午后随意地睡觉,午餐随便吃,生活显得极为随意。
- 一餐终日饱,一寝至夜安:吃一顿就能饱,睡一觉就能安稳,表现了生活的满足。
- 饥寒亦闲事,况乃不饥寒:即使饥饿和寒冷也显得不重要,更何况如今不饥不寒。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形成对称和对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复:多次使用“慵”,强调了懒散的主题。
- 夸张:将饥寒视为“闲事”,表现出对生活的超然态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懒散生活状态的自我调侃,展现了一种对世俗生活的淡然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安逸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象征知识与智慧,表示对学习的懒惰。
- 琴:象征情感与艺术,表现对美好事物的无动于衷。
- 午后:象征闲适时光,突显生活的安逸。
- 饥寒:象征生存的基本需求,表明对生活困苦的漠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用什么来象征知识的懒惰?
- A. 琴
- B. 书
- C. 头冠
- D. 餐食
-
“饥寒亦闲事”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生活的焦虑
- B. 对生存的无所谓
- C. 对未来的恐惧
- D. 对金钱的渴望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将进酒》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可以将《慵不能》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两者都反映了个人情感与生活状态,但白居易的诗更偏向于对安逸生活的享受,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和生活的无奈。
参考资料:
- 《白居易诗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