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山寺
梅尧臣 〔宋代〕
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
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
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
吴地的客人独自来到这里,楚地的船只在夕阳下归去。
山的轮廓与大地没有交接,寺庙的范围与波浪分开。
巢中的鹰是否还在窥视猎物,驯化的海鸥却自成一群。
老和尚在石头上忘却了岁月,静静地看着江上的云彩。
注释:
- 吴客:指来自吴地的客人,吴地即今天的江苏地区。
- 楚桡:指来自楚地的船只,楚地为今天的湖北地区。
- 山形无地接:山的形状与大地似乎没有交接,意在描绘一种孤立的感觉。
- 寺界与波分:寺庙的边界与波浪相分开,暗示着寺庙的宁静与水波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
- 巢鹘:指在巢中的鹰,象征着凶猛和猎物。
- 驯鸥:驯化的海鸥,代表温顺的生活状态。
- 老僧:老和尚,象征着智慧和宁静。
- 忘岁月:意指对时间的遗忘,体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江云:江上的云彩,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德润,号梅溪,宋代诗人,官至监察御史。他的诗风以清新脱俗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物,并融入个人情感,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描绘性。
创作背景:
《金山寺》是梅尧臣在游历金山寺时所作。金山寺位于长江之畔,风景秀丽,诗人在此写下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感悟,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哲思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写金山寺的自然环境与宁静氛围,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诗的开头,吴客孤独而来,楚桡归去,仿佛传达出一种独自探索的孤独感。接着,诗人通过“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这一对比,描绘出寺庙的宁静与周围波动的水面形成的鲜明对比,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超然于世的境界。
而后,诗中提到的“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让人想起自然界中的生物,鹰的孤独与海鸥的群体,象征着不同的生活选择与状态。最后,老僧在石上看江云,似乎是对世事的淡然,表现出一种与世无争的境界。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思考,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他作为一个文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吴客独来后:突出了诗人的孤独与客居之感,暗示了对故乡的思念。
- 楚桡归夕曛:描绘了夕阳西下,船只归岸的美丽画面,增添了时光流逝的感觉。
- 山形无地接:强调了山的孤立和高耸,仿佛与世隔绝,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
- 寺界与波分:寺庙与波浪相分开,表现出一种宁静与动态的对比。
- 巢鹘宁窥物:鹰在巢中,是否还在窥探猎物,表现出对自然法则的思考。
- 驯鸥自作群:驯化的海鸥成群,象征着温顺与和谐的生活。
- 老僧忘岁月:老和尚在静谧中,忘却了时光的流逝,体现出一种超脱。
- 石上看江云:在石头上观看江边的云彩,展现出一种闲适与宁静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间接反映人生哲理。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的手法,如“吴客独来后,楚桡归夕曛”。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如“老僧忘岁月”。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宁静与超然的生活状态。通过描绘孤独的客人、宁静的寺庙和老僧的淡然,诗人传达出了一种对时间流逝的淡然态度与对生活本质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吴客:代表着外来者,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孤独。
- 楚桡:象征着归去的故乡,唤起对故土的思念。
- 山形:象征着高远与孤独。
- 寺界:代表着宁静的心灵空间。
- 巢鹘:象征着凶猛与生存的斗争。
- 驯鸥:象征着温顺与和谐的生活状态。
- 老僧:象征着智慧与超然。
- 江云:代表着流逝与永恒的交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吴客”指的是哪里的人?
- A. 江苏
- B. 湖北
- C. 浙江
- D. 安徽
-
“老僧忘岁月”这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时间的淡然
- C. 对时间的抗拒
- D. 对时间的追忆
-
诗中提到的“楚桡”是指什么?
- A. 船
- B. 车
- C. 房屋
- D. 亭子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望岳》与梅尧臣的《金山寺》,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对壮丽山川的敬畏,而梅尧臣则表现出一种淡然与宁静的心境。
- 王维的《鹿柴》与《金山寺》有相似之处,均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宁静的追求,但王维的作品更富有禅意。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相关传记与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