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以哭之 其四》
时间: 2025-01-19 15:50:42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晨起裴吴二直讲过门云凤阁韩舍人物故作五章以哭之 其四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昨时宾晏地,今见穗纬遮。
栖室那因鵩,从杯不为蛇。
曾无越人术,意起汉臣嗟。
明日东城陌,悲凉后部笳。
白话文翻译:
昨天还是欢聚的地方,今天却只见稻穗遮蔽。
因何栖息于此的鸟儿不再来,举杯畅饮却不再是蛇的陪伴。
我曾没有越国的技艺,心中感慨像汉朝的臣子一样。
明天在东城的街道上,悲凉的音调将再次响起。
注释:
- 宾晏地:指的是曾经热闹的聚会场所。
- 穗纬:指稻穗,象征着丰收的景象,但在此处暗示悲凉。
- 鵩:一种鸟,常用来比喻无助或失落。
- 杯不为蛇:这里的“杯”指饮酒之杯,而“蛇”则可能暗指某种陪伴或友谊的缺失。
- 越人术:越国的技艺,暗示对生活的无奈和无能为力。
- 汉臣嗟:感慨的汉代臣子,表明对往昔的惋惜。
- 后部笳:笳是一种乐器,这里指悲凉的音乐声。
典故解析:
- 越国:指春秋时期的越国,常与楚国对立,象征着竞争与斗争。
- 汉朝:指西汉时期,代表着文治武功,表达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圣俞,号白华,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常用简单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梅尧臣的晚年,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在他所处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对比过去的欢乐与现在的孤独,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昔日欢聚的热闹与今日的寂寞,给人一种强烈的时间流逝感和情感的反差。开头的“昨时宾晏地”即刻引出曾经的欢乐场景,而“今见穗纬遮”则突显了当下的孤独与失落。诗人以“栖室那因鵩”表达了对失落友情的思索,情感深入且细腻。
在情感的流露上,诗人并没有直接抒情,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传达情感,使得整首诗具有一种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明日东城陌,悲凉后部笳”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仿佛在预示着未来的无奈与悲凉,令人感到一阵惆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与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历史与人事的思考,具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和哲理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昨时宾晏地”:曾经是欢聚的地方,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
- “今见穗纬遮”:如今只见稻穗遮蔽,象征现状的孤寂与失落。
- “栖室那因鵩”:为何栖息在这里的鸟儿不再来,表达了失去的孤独感。
- “从杯不为蛇”:举杯畅饮却没有昔日的陪伴,表现孤独。
- “曾无越人术”:我没有越国的技艺,暗喻自己无能为力。
- “意起汉臣嗟”:心中感慨如同汉朝的臣子,感叹人生的无常。
- “明日东城陌”:明天在东城的街道上,暗示未来的孤独。
- “悲凉后部笳”:悲凉的笳声再度响起,预示着无尽的哀愁。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昨时”与“今见”的对比,增强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孤独感。
- 意象:稻穗、鸟儿、笳声等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情感更为丰富。
- 象征:鸟儿象征着失去的友谊,稻穗则象征着生活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情景,表达了对失去友情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情感的真挚流露。
意象分析:
- 宾晏地:象征友谊与欢乐的场所,强调过去的美好。
- 穗纬遮:象征当下的孤寂与失落。
- 鵩:象征无助与孤独。
- 笳声:象征悲凉与惆怅的音调,暗示未来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宾晏地”指的是:
- A. 欢乐的聚会场所
- B. 孤寂的房子
- C. 一个古老的城市
- D. 一片稻田
-
诗中提到的“鵩”象征着:
- A. 友谊
- B. 失落
- C. 成功
- D. 幸福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对历史的反思
- B. 对未来的期望
- C. 对友情的怀念
-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水调歌头》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但更侧重于酒宴的豪情与人生的快意。
- 苏轼《水调歌头》:通过对月的描写,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哲理思考,情感更为开阔。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梅尧臣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