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竹》

时间: 2025-01-14 05:15:13

许有卢娘能画竹,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淡墨分明在君目。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墨竹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许有卢娘能画竹,
重抹细拖神且速。
如将石上萧萧枝,
生向笔间天意足。
战叶斜尖点映间,
透势虚黍断还续。
粉节中心岂可知,
淡墨分明在君目。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中,诗人首先提到卢娘(指的是画竹高手),她能用快速而细致的笔法绘画竹子,仿佛在石头上画出那萧萧的竹枝,生动地表现出天意。接着,诗人描绘竹叶斜斜地点缀在其中,透过这些竹叶,可以感受到竹子的生气与虚无的气息。最后,他提到那粉色的竹节的中心又怎么能够知道呢?而那淡淡的墨色,分明就在你的眼中。

注释:

  • 卢娘:传说中的画竹高手,寓意画竹技艺高超。
  • 重抹细拖:形容画竹的手法,细致且迅速。
  • 萧萧枝:形容竹枝的姿态,清雅而自然。
  • 天意:指自然的灵动和神韵。
  • 战叶:形容竹叶的姿态,斜斜的,带有冲击感。
  • 虚黍:指虚幻的、模糊的状态。
  • 粉节:指竹子的节,粉色的意思。
  • 淡墨:淡淡的墨,形容画的颜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清白,宋代著名诗人,擅长五言绝句,作品多描写自然、山水,情感真挚,风格清新。

创作背景:

《墨竹》创作于梅尧臣的中年时期,他在此时对自然与生活有了更深的感悟,借竹子来表现自己的艺术追求和生活态度。诗中对竹子的描绘,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墨竹》是一首通过竹子来表达艺术与自然的诗。诗人以卢娘为引子,借助她高超的绘画技艺,传达出竹子的生动与灵动。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绘,使得竹子的形象在读者眼前鲜活起来。诗中提到的“天意”,不仅仅是自然的神韵,更是诗人对艺术创作的理解与追求。这种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使得竹子不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艺术表达的载体。

诗的后半部分通过透视竹叶的描写,展现了竹子的神秘和虚幻,仿佛在诉说着生命的无常与美的瞬间。诗人最后一句“淡墨分明在君目”,不仅是对读者的邀请,也是对艺术的反思,强调了每个观察者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解读。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对艺术、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许有卢娘能画竹:诗人提到画竹的高手,暗示对艺术的追求。
  2. 重抹细拖神且速:形容画竹的技巧,展示其生动与灵动。
  3. 如将石上萧萧枝:竹枝与自然相结合,表现出自然的真实感。
  4. 生向笔间天意足:艺术与自然的结合,体现出创作的灵感。
  5. 战叶斜尖点映间:竹叶的形状与姿态,展现出动态美。
  6. 透势虚黍断还续:竹叶的虚幻与真实,表现出生命的无常。
  7. 粉节中心岂可知:竹节的特性,象征着生命的复杂。
  8. 淡墨分明在君目:强调观察者的视角与解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萧萧枝”比喻竹子的形态。
  • 拟人:竹子似乎在与人交流,表现出情感的流动。
  • 对仗:诗句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竹子的描绘,表达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强调了观察的主观性和艺术的多样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
  • :艺术创作的象征,代表着灵感与情感。
  • :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代表生命的节点,体现出时间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的“卢娘”指的是谁?
    A. 画竹高手
    B. 诗人自己
    C. 自然的化身
    D. 朋友

  2.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淡墨”主要代表的是__

  3. 判断题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梅尧臣的个人经历。(对/错)

答案:

  1. A
  2. 艺术创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石》 - 王冕
  • 《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

诗词对比:

  • 梅尧臣《墨竹》王冕《竹石》:两首诗均通过竹子展现自然之美,但梅尧臣更侧重于艺术的表现,王冕则更多表现竹子的坚韧与不屈。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梅尧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