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霁东郊寻梅不得怅然作此》
时间: 2025-01-14 04:42: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雪霁东郊寻梅不得怅然作此
作者: 苏佩 〔清代〕
溪岸风力尖,吹面如刀割。
探梅不知寒,犯晓去踏雪。
昨梦梅花开,高枝我攀折。
娟娟林下人,缟袂拂烟月。
经过村复村,而无一树发。
独立斜阳间,相思愁欲绝。
白话文翻译
在溪岸,寒风刺骨,像刀子一样割面。
我去探梅,不知寒冷,清晨踏雪而行。
昨夜梦见梅花盛开,我去高枝上攀折。
轻盈的身影在林下游走,白衣拂动着烟月。
走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却没有一棵梅树开花。
我独自站在斜阳之下,思念愁苦令人绝望。
注释
- 尖:锋利,形容风的寒冷。
- 刀割:比喻寒风刺骨。
- 探梅:寻找梅花。
- 犯晓:清晨,刚刚天亮的时候。
- 攀折:爬上去折下。
- 娟娟:形容轻盈、柔美的样子。
- 缟袂:白色的衣服,形容衣服轻飘。
- 发:开花。
- 斜阳:夕阳,夕阳西下的时刻。
- 愁欲绝:愁苦得几乎无法忍受。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提到梅花,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和高洁,常被赋予了坚毅不屈的精神。同时,梅花在寒冬中傲然开放,代表着希望与美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佩,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表现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慨,常用梅花作为抒情的意象。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雪后清晨,诗人怀着寻找梅花的期盼,然而却未能如愿。在寒冷的环境中,他的内心充满了失落与惆怅,反映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寒风、雪地和梅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开篇的“溪岸风力尖,吹面如刀割”即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寒冷的环境,寒风刺面使得寻梅的旅程显得更加艰难。诗人在清晨踏雪而行,表现出一种执着与渴望,然而“探梅不知寒”的句子则流露出他对梅花的向往,体现出他在寒冷中探索的无畏。
接下来的“昨梦梅花开”与“高枝我攀折”,则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似乎在梦中,梅花盛开,然而梦醒之后,却是“经过村复村,而无一树发”的失落。这种强烈的反差,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最后两句“独立斜阳间,相思愁欲绝”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夕阳的凋零与相思的愁苦交织在一起,令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惆怅与孤独。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真挚,传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溪岸风力尖,吹面如刀割。
描述寒风刺骨的情景,展现出严寒的气候。 -
探梅不知寒,犯晓去踏雪。
表达诗人不畏严寒,清晨踏雪去寻找梅花的决心和勇气。 -
昨梦梅花开,高枝我攀折。
昨日梦中梅花盛开,象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娟娟林下人,缟袂拂烟月。
描述一个轻盈的身影在林下游走,其白衣在月光下轻拂,增添了幻影的美感。 -
经过村复村,而无一树发。
经过一个又一个村庄,却未见梅花开放,反映出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
独立斜阳间,相思愁欲绝。
在夕阳下,诗人独自一人,思念愁苦无以言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吹面如刀割”,通过比喻形象地传达寒风的刺骨。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经过村复村,而无一树发”,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梅花、斜阳、雪等意象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情感层次。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寻梅”的主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期盼与失落,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通过梅花的意象,隐喻了人对理想和爱的渴望,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好,代表着希望与追求。
- 寒风:代表外部环境的艰难,象征着生活的挑战。
- 雪:象征纯洁与孤寂,映衬出诗人的内心状态。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增添了愁苦的情感基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溪岸风力尖”描绘了什么样的环境?
- A. 炎热的夏天
- B. 寒冷的冬天
- C. 温暖的春天
-
诗人为何“犯晓去踏雪”?
- A. 为了锻炼身体
- B. 为了寻找梅花
- C. 为了游玩
-
诗中“而无一树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期待与失落
- B. 兴奋与快乐
- C. 无聊与厌倦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的《梅花》同样以梅花为题,表达对梅花的赞美与坚韧的精神。
- 《春晓》:孟浩然的《春晓》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描绘了春天的美好。
诗词对比
- 《雪梅》:王安石的《雪梅》与苏佩的《雪霁东郊寻梅不得怅然作此》都以梅花为主题,但前者更加强调梅花的坚韧与高洁,而苏佩则更突出对梅花的渴望与失落的情感。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同一题材下所表达的情感及艺术风格的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