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方时父立春》

时间: 2025-01-04 08:48:39

茶梅有意如相伴,梨枣无根未易栽。

稍喜冻逢春渐解,不堪老挟病俱来。

久扃北户寒稀出,已落南枝暖再开。

忘却玉堂供帖子,牛栏西畔觅诗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方时父立春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茶梅有意如相伴,
梨枣无根未易栽。
稍喜冻逢春渐解,
不堪老挟病俱来。
久扃北户寒稀出,
已落南枝暖再开。
忘却玉堂供帖子,
牛栏西畔觅诗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的景象。茶梅似乎有心陪伴我,然而梨树和枣树却没有根,难以栽种。虽然我稍微高兴,因为寒冷的天气渐渐消解,但我却难以忍受老病的侵袭。长久以来把北门紧闭,寒气稀薄时才出门,南边的枝头已经在温暖中再次绽放。忘记了在玉堂中供奉的帖子,转而在牛栏西边寻觅诗句。

注释:

  • 茶梅:一种花卉,象征着春天的到来。
  • 梨枣无根:梨树和枣树没有根,指的是难以生长,暗寓生活的艰难。
  • 稍喜冻逢春渐解:稍微感到高兴,因为寒冷的冬天逐渐过去。
  • 不堪老挟病俱来:无法承受年老与疾病的双重侵扰。
  • 久扃北户寒稀出:长时间关门不出,寒气稀薄时才出门。
  • 已落南枝暖再开:南边的树枝已经在温暖中再次开花。
  • 忘却玉堂供帖子:忘记了在书房里供奉的文人情怀。
  • 牛栏西畔觅诗回:在牛栏旁边寻找诗意的回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梦阮,号东皋,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高洁的品格和深厚的文化积淀闻名。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及人生感悟,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立春时节,反映了诗人在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时,内心却因年老体衰和病痛而生出的感慨,表现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和方时父立春》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立春时节的温暖与生机,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自身老病的无奈与感慨。在开头,诗人用“茶梅有意如相伴”来形象地描绘春天的到来,表现出他对春天的期待与欣喜。接着“梨枣无根未易栽”,不仅表达了对生活的无奈,也暗示了自身的脆弱。这种对比手法使得诗歌情绪更加深沉。

“稍喜冻逢春渐解”一句,透出诗人对春天的渴望和对寒冷过去的欢喜,但随后的“不堪老挟病俱来”则将这种欢喜一瞬间转为失落,显示出生命的无常和老病的沉重。诗人在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心理,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们在春天到来之际,内心却因病痛而难以完全享受春光的复杂情感。

最后几句中,诗人描绘了他久居室内,难以出门的状态,以及对于诗意的渴望与追寻,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切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意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上都展现了刘克庄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茶梅有意如相伴:以茶梅的陪伴象征春天的温暖。
    2. 梨枣无根未易栽:表达对生活艰难的感慨。
    3. 稍喜冻逢春渐解:春天的温暖使人稍感欣慰。
    4. 不堪老挟病俱来:年老和疾病的双重困扰。
    5. 久扃北户寒稀出:长时间闭门不出,反映孤独。
    6. 已落南枝暖再开:春天的生机正在复苏。
    7. 忘却玉堂供帖子:忘记了文人的情怀与追求。
    8. 牛栏西畔觅诗回:在寻求诗意的过程中,寻找生活的意义。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伴侣,表现出对春天的渴望。
    • 对仗:如“久扃北户”与“已落南枝”,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茶梅被赋予“有意”的情感,增添了春天的生动气息。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老病的无奈,以及对艺术追求的渴望,表现出复杂的人生感受。

意象分析:

  • 茶梅:象征春天的温暖与希望。
  • 梨枣:象征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 北户:代表寒冷与孤寂。
  • 南枝: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玉堂:象征文人雅趣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茶梅”象征什么? A. 寒冷
    B. 春天的温暖
    C. 病痛

  2. “梨枣无根未易栽”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期待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春天的渴望

  3. 诗人对老病的态度是: A. 无所谓
    B. 无奈与感慨
    C. 积极面对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和方时父立春》更侧重个人的内心感受与生理状况的结合,而杜甫则更多地反映了社会动荡中的春天意象。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刘克庄的诗更为细腻和内省。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