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建阳二首》
时间: 2025-01-19 16:53:3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布裙襦雪满颠。
携扶伛偻拜车前。
皆言庾氏相因粟,
犹是君侯不饮泉。
自昔活民须有备,
即今去客愧无权。
愚公老矣痴如故,
长把心灯望后贤。
白话文翻译:
白布裙子和襦裙上满是雪花,
我扶着弯腰的老人拜见在车前。
大家都说庾氏家族因粟而兴盛,
然而你仍然不愿饮用这清泉。
自古以来,活着的人必须有准备,
如今出门的客人感到羞愧无权。
愚公年老依旧痴迷如初,
他长久以来心中明亮的灯火期待后贤。
注释:
- 白布裙襦:指用白布制成的裙子和上衣,形容质朴的装束。
- 伛偻:指老人的弯腰,形容身体的衰老。
- 庾氏:指庾信家族,以其富贵而闻名。
- 君侯:指高贵的君主或大臣。
- 饮泉:比喻享受清新的水源,隐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愚公:指愚公移山的故事,寓意坚持不懈的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真,号天池,晚号隐庵,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质朴自然,常以社会时事为题材,表现对民生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是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的环境下创作的。诗中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未来的期许,表达了对当时统治者的无奈和对后代贤能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过建阳二首》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状的关注和对未来的期待。开篇以“白布裙襦雪满颠”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场景,展现了生活的艰辛与琐碎,暗示着诗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同情与关怀。接着,诗人提到“携扶伛偻拜车前”,不仅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也传达出一种对历史、对传统的敬重。
“皆言庾氏相因粟,犹是君侯不饮泉”一句,揭示了富贵与贫贱之间的矛盾,反映了诗人对权贵的无奈与质疑。此句中的“饮泉”不仅是对物质的渴求,更是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最后两句“愚公老矣痴如故,长把心灯望后贤”表达了诗人对愚公精神的认同与赞扬,尽管愚公已老,但他仍旧怀有对未来的希望与期待。全诗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充满了人文关怀与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白布裙襦雪满颠:通过自然景象描绘人物形象,传达生活的艰辛。
- 携扶伛偻拜车前:表现人际之间的关怀,传达对传统的尊重。
- 皆言庾氏相因粟:揭示社会富贵的来源,质疑权贵对民众的漠视。
- 犹是君侯不饮泉:借水源隐喻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
- 自昔活民须有备:强调生活的艰辛与需有准备的道理。
- 即今去客愧无权:表达出门者对现状的无奈与羞愧。
- 愚公老矣痴如故:赞美愚公精神,强调坚持的重要性。
- 长把心灯望后贤:寄托对后代的期望,表达对未来的希望。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历史人物与现实的对比,增强诗作的深度。
- 象征:用“泉”象征生活的美好,对“灯”象征未来的希望。
- 比喻:将愚公的精神比作灯火,表现对后贤的期待。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生活的描绘与反思,表达了对百姓生计的关心、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希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布裙襦:象征质朴与坚韧。
- 伛偻:代表衰老与无奈,反映了社会现实。
- 泉:象征美好的生活与理想。
- 心灯:隐喻对未来的希望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愚公”是指哪一个故事中的人物?
- A. 愚公移山
- B. 孟母三迁
- C. 田舍郎
- D. 诸葛亮
-
“白布裙襦雪满颠”中的“雪”象征着什么?
- A. 富贵
- B. 贫穷
- C. 纯洁
- D. 生活的艰辛
-
诗人对当时君侯的态度是?
- A. 赞美
- B. 质疑
- C. 冷漠
- D. 羡慕
答案:
- A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关注民生与社会现象。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表达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刘克庄与杜甫的作品都关注社会底层,表现出对民生的关切。不同的是,刘克庄更倾向于寄托对后代的希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对现实的感慨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