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伯姊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0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哭伯姊二首
弟为龟湖妹制碑,伯姬舍我复何之。
今彤史笔嗟谁炳,古锦囊诗独姊知。
起絮撒盐才有间,燎须作粥力安施。
澜湍石畔霜风冷,行路无情亦涕洟。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我的弟弟为龟湖的妹妹刻碑,伯姬(即伯姊)离开我又该去往何处呢?
如今的红色史笔叹息,谁能将其光辉照耀?古老的锦囊诗词,唯有姊妹才懂得其中的意蕴。
起身如絮,撒盐才有片刻的空闲,燎火作粥的力量又安在何处呢?
在澜湍石边,霜风刺骨,行路无情,泪水流淌不止。
注释
字词注释:
- 龟湖:地名,可能指古代某个地方,寓意深厚。
- 伯姬:古代的称谓,指的是长辈女性,诗中指代作者的姐姐或女性亲属。
- 彤史:指红色的史笔,象征历史的记载与叹息。
- 锦囊:典籍或诗词的象征,内含智慧与情感。
- 起絮撒盐:形象地描绘了无奈的状态和内心的苦闷。
典故解析:
本诗提到的“龟湖妹”与“伯姬”可能暗示一段关于亲情与离别的故事,具体历史背景并不详知,但可以看作是对人世间情感的深切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季思,号紫阳,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及诗人。他一生经历了政治动荡,作品多反映个人的遭遇与社会的变化,风格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刘克庄的一段失落与哀伤时期,反映了他对亲情的思念与对历史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惋惜情绪。
诗歌鉴赏
《哭伯姊二首》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作品,展现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悲痛与对往昔岁月的追忆。诗篇的开头,诗人用“弟为龟湖妹制碑”引入,既是叙述也是感叹,寄托了对亲情的怀念。随后的“伯姬舍我复何之”更是直白地表达了对亲人与自己的离别之痛,展现了浓烈的情感。
整首诗在结构上呈现出一种层层递进的情感,前半部分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后半部分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悲伤的氛围。尤其在“澜湍石畔霜风冷”一句,诗人以冷冽的风景映衬内心的孤独,情感真挚且细腻。
在修辞手法上,诗人运用了比喻与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与表现力。例如“起絮撒盐”暗示了无力感,含蓄而深刻。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既有个人的失落,也有对人世无常的哲理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于生死、亲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弟为龟湖妹制碑:弟弟为某位女性刻碑,表明对逝去者的怀念与追思。
- 伯姬舍我复何之:伯姬(亲人)离开后,自己又该何去何从,表达了无奈与失落。
- 今彤史笔嗟谁炳:今日的历史记载中,谁能再将她的光辉呈现。
- 古锦囊诗独姊知:古老的诗词中,唯有姊妹的理解最深刻。
- 起絮撒盐才有间:起身如飞絮,撒盐的瞬间却难得空闲,寓意生活的忙碌与无奈。
- 燎须作粥力安施:点燃火焰,煮粥的力量却无从施展,象征无力感。
- 澜湍石畔霜风冷:在澜湍的石边,寒霜的风令人心寒,描绘自然的冷酷。
- 行路无情亦涕洟:行路的人无情,泪水流淌,强调内心的悲伤。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起絮撒盐”,形象地传达内心的无奈。
- 对仗:形成了整齐的结构感,使诗句更具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以及面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情感基调沉重而又深刻,传达出一种对生命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龟湖:象征着往昔的追忆与怀念。
- 伯姬:代表亲情的牵挂与失去。
- 霜风:象征着冷酷与无情,映射内心的孤独。
意象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对人情冷暖的深刻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弟为龟湖妹制碑”这句中的“制碑”是什么意思?
- A. 刻碑
- B. 写诗
- C. 造房
-
“澜湍石畔霜风冷”中,“霜风”主要象征什么?
- A. 温暖
- B. 伤感
- C. 喜悦
-
本诗的主要情感基调是:
- A. 欢快
- B. 悲伤
- C. 平静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手法各有不同,刘克庄更倾向于通过自然景象来映衬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刘克庄研究》
以上内容为《哭伯姊二首》的详细解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