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搏谏议三首
作者: 刘克庄
今上龙飞始,先生驿召频。
颇闻曾草疏,终不就蒲轮。
勘破邯郸梦,抽回洛社身。
也令千载下,知世有全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时政的关注和对理想人物的追忆。诗中提到“今上龙飞始”,指的是当今君主刚刚登基,形势还不稳定。“先生驿召频”则说明了作者对政治的参与和关心。接着提到“颇闻曾草疏”,表达了对曾经的议论和见解的关注,但最终“终不就蒲轮”,说明这些见解并没有被采纳。最后两句则是对未来的希冀和对全人之道的追求,即使在千年之后,也希望大家能够记住那些真正的贤人。
注释
字词注释:
- 龙飞:象征皇帝或国家的兴盛。
- 驿召:指被召唤去担任官职,含有频繁被召的意思。
- 草疏:指草拟的文件或意见。
- 蒲轮:指的是车轮,不被采纳的建议。
- 邯郸梦:指的是一种幻梦,出自《庄子》,寓意对于现实的误解或迷惘。
- 洛社:指的是社交或交往的场所,这里暗指个人的身份或地位。
- 全人:指理想中的全才或全德之人。
典故解析:
- 邯郸梦:出自《庄子·外物》,寓意虚无缥缈的梦境,与实际的生活相对比,表达了对现实的透彻理解。
- 蒲轮:与古代政治中“车马”象征权力相结合,反映出对人事的无奈与失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白云山人,宋代诗人,因其诗风清新脱俗而受到赞誉。他的诗歌多关注时事,常常抒发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其作品在古诗词中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历史感。
创作背景: 《挽搏谏议三首》创作于宋代,正值国家动荡时期,诗人对当时的政治环境充满忧虑。通过这首诗,刘克庄表达了他对理想政事的渴望与对贤人的追思,反映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思。
诗歌鉴赏
《挽搏谏议三首》是一首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诗作,展现了刘克庄对当时政治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人物的深切怀念。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的开头“今上龙飞始”,即点明了当时君主刚刚登基,国家面临变革的时刻,诗人以“龙飞”之象征,暗示着新政权的兴起与希望。接下来的“先生驿召频”则表露出诗人对政治的主动参与,虽被频频召唤,却又无奈于“终不就蒲轮”,表达了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在对未来的展望中,诗人提到“勘破邯郸梦”,意在提醒人们要清醒认知,抽身于虚幻的梦境,追求真实的价值。而“也令千载下,知世有全人”则是对历史的期许,希望后人能铭记那些真正的贤者。
整首诗以简练的文字,表达了复杂的情感,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理想的执着,展现了刘克庄深邃的思考与对时代的敏锐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今上龙飞始:指当今的皇帝刚刚登基,象征着新的开始。
- 先生驿召频:表达对被召唤参与政事的关注,暗示对国事的关心。
- 颇闻曾草疏:提到曾经的草拟意见,强调对过去政治见解的重视。
- 终不就蒲轮:说明这些意见未被采纳,隐含政治的无奈。
- 勘破邯郸梦:警示要看清现实,避免沉浸于虚幻的理想中。
- 抽回洛社身:暗示要回归本真,保持清白与正直。
- 也令千载下,知世有全人:希望后人能铭记真正的贤人,传承其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飞”形象地描绘出皇权的威严。
- 对仗:全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蒲轮”象征未被采纳的政治见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政治的反思与追忆,表达了作者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贤人的尊敬,体现了对历史与未来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飞:象征权力与希望,代表着国家的未来。
- 驿召:象征政治参与与责任感。
- 草疏:暗示观点与建议,反映出政治的复杂性。
- 邯郸梦:象征对现实的误解与追求。
- 全人:理想的道德人格,象征着智慧与仁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今上龙飞始”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登基
- B. 国家动荡
- C. 战争开始
- D. 诗人出征
-
填空题:诗中提到“勘破__梦”,意在提醒人们要清醒认知。
-
判断题:诗人对当时政治的态度是积极乐观的。(对/错)
答案:
- A
- 邯郸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安石的《登飞来峰》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王安石:刘克庄的作品更侧重于对理想政治的追求,而王安石则更多地反映出实际政务的复杂性和对改革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收录刘克庄及同时期诗人的作品。
- 《古诗十九首》:对比研究古代诗人的风格与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