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中丹灶伴神仙,亦有栖迟高树颠。
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
韵飘篱外雏俱集,颈涨花前绣愈圆。
不似吴门塘上鸭,只将名姓向人宣。
白话文翻译:
在云中仙境的丹灶旁,我与神仙为伴;也有那栖息在高树尖端的鸟儿。傍晚时分,我的客梦已归来,清晨却又特别走向霜天。韵律在篱笆外飘荡,雏鸟们纷纷聚集,脖子在花前显得更加圆润。不像吴门塘上的鸭子,只会向人宣扬自己的名声。
注释:
- 丹灶:指道教的炼丹炉。
- 栖迟:停留、栖息的意思。
- 回客梦:梦中回到来访的客人。
- 喨:喻指清晨的鸟鸣声。
- 雏:小鸟,指幼鸟。
- 颈涨:形容鸟儿的脖子翘起,显示出其活泼的状态。
- 吴门塘:指江苏地区,特指吴地的水乡,形容鸭子在水塘中悠闲的样子。
典故解析:
- 云中丹灶:道教文化中,丹灶是炼丹的地方,象征长生不老的理想。
- 吴门塘上鸭:指代吴地的鸭子,带有地域特色,表现出乡村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日常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徐渭,字文长,号青藤,明代著名的诗人、书画家。其诗文风格独特,往往融合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艺术追求。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是在某个清晨的宁静时分中写成,体现出作者对自然和生活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明代社会,诗歌常常被用作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的载体。
诗歌鉴赏:
《鸡声》是一首描写清晨自然景象的诗作,通过鸡鸣声引发的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作者对自然的敏感和深刻的哲思。诗中,作者以“云中丹灶”引入道教的意象,仿佛是在描绘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伴随着神仙闲适的生活。而后,傍晚的梦境与清晨的现实相互交织,体现了时间的流逝和回忆的缠绵。诗的后两联,通过雏鸟的集聚与鸭子自我宣扬的对比,表现了自然界中生物的天真与人类社会中炫耀的浮夸。整体上,诗歌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反映了徐渭对生命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深层的关注。
诗词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云中丹灶和神仙的意象,表现作者对超脱现实的向往。
-
第二句:提到高树上的栖息,象征着自由与宁静。
-
第三句:向夕时分的梦与清晨的现实形成鲜明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
-
第四句:通过清晨的声音,表现了清新与生机。
-
第五句:雏鸟在篱外聚集,展现出自然界的和谐美好。
-
第六句:形容鸟儿的状态,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
第七句:与吴门塘上鸭子的比较,突出自然与人类的不同。
-
第八句:揭示人类的虚荣,反映出对自然纯真的向往。
修辞手法:
-
对仗:例如“向夕既来回客梦,凌晨特去喨霜天”,前后对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哲理结合,深化了主题。
-
拟人:通过对鸟儿的描写,使自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鸡鸣和自然界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及对人性与自然的深刻思考。诗中蕴含了对自由与宁静的向往,以及对人类炫耀本质的反思,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丹灶:象征修道与长生的理想。
- 高树:代表自然的高远与自由。
- 雏鸟与鸭子:反映自然界的纯真与人类社会的虚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丹灶”指的是: A. 炼丹炉
B. 酒坛
C. 瓷器 -
诗中提到的“吴门塘”是指: A. 一座山
B. 一个水乡
C. 一个城市 -
诗中“雏俱集”表现出什么样的情感? A. 忧伤
B. 生机勃勃
C. 孤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徐渭的《鸡声》与李白的《静夜思》都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但徐渭更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倾向于抒发个人情感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徐渭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选读》
- 《徐渭全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