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易帅遂得尽游郡斋》
时间: 2025-01-16 22:20: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九江易帅遂得尽游郡斋
作者: 董嗣杲 〔宋代〕
郡吏东征迓衮衣,不知郡圃掩芳扉。
樱桃熟处香山识,杨柳栽时靖节归。
壁帖嵌尘钟鼎碎,楼歌压市管弦飞。
庐山面目清如此,几客登临几夕晖。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九江郡斋游玩的情景。郡里的官吏穿着华丽的衣服迎接东征的贵客,却不知道郡里的花园已经关上了芳香的门。樱桃熟了,香气弥漫,山上也能辨识;杨柳在栽种时的节令里,正是靖节回来之时。墙壁上贴着陈旧的字画,钟鼎的碎片埋在尘埃中,楼上的歌声压过市面的管弦乐。庐山的面貌如此清晰,几位客人登高而望,几次夕阳的辉映。
注释
- 郡吏:地方官员。
- 衮衣:华丽的衣服,常指官员的服饰。
- 郡圃:郡里的花园。
- 樱桃:一种水果,成熟时香气四溢。
- 纪节:指某个特定的时间段,这里指靖节,即清明节。
- 壁帖:墙上贴的物品,如字画。
- 钟鼎:古代的青铜器,象征富贵。
- 楼歌:楼上歌唱的声音。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靖节”是清明节的别称,表达了对节令的重视和对自然的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董嗣杲,宋代人,以诗词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董嗣杲被任命为九江郡的官员时,他在郡斋游玩时感受到的自然景色与人文环境,使他产生了创作的灵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色和人文气息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开篇用“郡吏东征迓衮衣”引出官吏的华贵与热闹,而随之对比的是“郡圃掩芳扉”,暗示了繁华背后的宁静与隐秘,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珍视。樱桃的成熟与杨柳的栽种,既是自然的变迁,也是时间的流逝,表现了作者对岁月的感慨。
诗中后半部分通过“壁帖嵌尘钟鼎碎”的描写,传达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传统文化的敬畏。最后的“庐山面目清如此,几客登临几夕晖”则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既有对庐山壮丽景色的赞美,也透露出对友人相聚时光的珍惜。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情感深邃而丰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郡吏东征迓衮衣:地方官员穿着华丽的衣服迎接东征的贵客,营造出热闹的气氛。
- 不知郡圃掩芳扉:暗示繁华的背后,郡里的花园却已闭门不出,象征着对自然的忽视。
- 樱桃熟处香山识:樱桃成熟时的香气,山上的景色可以辨认,表现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 杨柳栽时靖节归:在特定的时间里,杨柳的栽种和清明节的回归,寓意着时令的更替。
- 壁帖嵌尘钟鼎碎:墙壁上贴着的陈旧物品与破碎的钟鼎,反映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流逝。
- 楼歌压市管弦飞:楼上的歌声压过了市面的乐器声,表现出诗人对艺术与生活的思考。
- 庐山面目清如此:庐山的景色清晰可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几客登临几夕晖:友人相聚时的夕阳辉映,体现出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手法,增强了诗的意境与美感。例如“樱桃熟处香山识”的比喻,使自然景色生动鲜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历史的思考以及对友人聚会的珍惜,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人生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樱桃: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繁荣。
- 杨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庐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与人类情感的寄托。
- 钟鼎:象征着古代文化的辉煌与历史的沧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靖节”指的是哪个节日?
A. 中秋节
B. 清明节
C. 端午节
D. 春节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郡圃掩芳扉”表达了对___的隐秘与珍视。
-
判断题: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
A. 对
B. 错
答案:
- B
- 自然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同样描绘庐山的美丽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反映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董嗣杲《九江易帅遂得尽游郡斋》与李白《庐山谣》:两首诗都以庐山为背景,但董诗更侧重于描述人与自然的和谐,李诗则侧重于表达诗人的豪情与壮志。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包含董嗣杲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
- 《古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鉴赏与分析的指南。
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与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董嗣杲的这首诗及其背后的情感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