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徐判院见惠诗篇》

时间: 2025-01-06 10:50:33

姚魏谁教混草莱,今朝老眼为君开。

建安自有亲衣钵,知道诗翁不姓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姚魏谁教混草莱,今朝老眼为君开。
建安自有亲衣钵,知道诗翁不姓梅。

白话文翻译:

谁教姚魏(指古代诗人)混淆于草野之中,今天我这双老眼为你打开了视野。建安时期(指建安风骨)自有其亲近的衣钵,知道那位诗人(指曹操)并不姓梅。

注释:

  • 姚魏:指古代著名诗人,姚和魏的姓氏,象征着诗歌的流派。
  • 混草莱:比喻混迹于草野之间,指诗人未被重视或隐居生活。
  • 老眼:老人的眼睛,强调诗人的年岁和阅历。
  • 建安:指三国时期的建安年间,以文学著称,尤其是建安风骨。
  • 衣钵:指传承的衣钵,象征着学问和技艺的传承。
  • 诗翁:指诗人,通常指曹操。
  • 不姓梅:梅是梅尧臣的姓,意指诗人不是梅尧臣,而是另有其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宋代诗人,生于北宋时期,字仲明,号止斋,因其作品多以古典诗词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现实题材为主,反映当时社会风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宋代,正值文人对古代诗歌的推崇与模仿。姜特立以此诗表达对古代诗人和文学传统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在文学上的追求和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姚魏”开篇,表达了对古代诗人的追溯与敬仰。诗人用了“混草莱”来形容那些在田间地头创作的诗人,暗示了他们的才华未被世人所重视。接着,诗人以“今朝老眼为君开”来表明自己对古典诗歌的研究和理解,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诗人的成熟与深刻。后两句则引入了建安时期的文学氛围,强调那一时期的文学成就,特别是诗歌的亲切感与深厚底蕴。最后的“知道诗翁不姓梅”则是对文学史上重要人物曹操的指称,表现出诗人对前辈的钦佩和对文学传承的思考。

整首诗语言凝练且具有哲理性,展现了诗人在文学上的深厚造诣与对历史的思考。姜特立将个人情感与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诗歌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姚魏谁教混草莱”:在问谁教姚魏(古代诗人)混迹于草野之中,暗示诗人的不平凡与隐匿的处境。
    • “今朝老眼为君开”:今天我这双老眼为你展示了我的见解,表达出诗人对古典文化的传承和个人的视野。
    • “建安自有亲衣钵”:建安时期文学自有其传承,指文学的根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 “知道诗翁不姓梅”:明确指出曹操是当时的诗人,强调他在文学史上的重要性。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姚魏”和“草莱”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比喻:混草莱比喻诗人不被重视的处境。
    • 反问:通过反问引发读者的思考。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古代诗人及其文学成就的敬仰,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当代文学的思考与追求。

意象分析:

  • 姚魏:象征着古代诗人的才华与地位。
  • 草莱:代表普通百姓的生活,反映出诗人身世的隐秘。
  • 老眼:象征着智慧与阅历,代表诗人的成熟。
  • 建安:象征着文学的高峰期,反映出文化传承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姜特立的《和徐判院见惠诗篇》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古代诗人的敬仰
    • B. 对现代诗的批评
    • C. 对个人情感的抒发
  2. “混草莱”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 A. 混乱的生活
    • B. 隐居的诗人
    • C. 田间的农业生活
  3. 诗中提到的“诗翁”指的是谁?

    • A. 姜特立
    • B. 梅尧臣
    • C. 曹操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姜特立的这首诗更为内敛与深刻,李白则多了一份豪放与自由。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文学的热爱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