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赋醒心亭》
时间: 2025-01-19 17:27:3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小桥枕沧湾,一水绕清激。
横来莫知源,委去无寻迹。
戏鱼时度浅,好鸟忽鸣寂。
堂坳隐空谾,竹树閟寒碧。
朝霏兴朱栱,倒影汎瑶席。
仰窥一迳上,始觉藏深僻。
尚忆客中行,盘峤倦登陟。
峰回路忽下,溪馆曾休息。
高低相掩遇,景趣无终极。
朅来坐忘疲,欲去或穷夕。
安得青霞人,共此白云适。
白话文翻译
在小桥上,沧海的湾流轻轻摇晃,一条清澈的水流环绕而过。水流的源头从何而来,已无人知晓;而水流流去的踪迹,也再无寻觅。鱼儿在浅水中嬉戏,偶尔传来鸟儿的寂静鸣叫。堂屋的空地上隐匿着清幽,竹树掩映着寒冷的碧色。清晨的雾霭升起,红色的朱栱在空中显得格外明亮,倒影荡漾在瑶席上。仰望那条小路,才发现这里是一个深邃的隐秘之处。我仍然记得在客居时,爬山涉水的疲惫。山峰迂回,忽然向下,溪边的小馆曾让我停歇。高低相间的景色,趣味无穷,仿佛没有尽头。今天再次来到这里,忘却了疲倦,想要离去,却又想要在此久留。何以能有青霞之人,共同享受这白云的悠然?
注释
- 枕:靠,依靠的意思。
- 沧湾:指江河大海交汇的地方。
- 激:激流,流水奔涌的样子。
- 委去:流走,消逝的意思。
- 堂坳:指屋外的空地。
- 隐空谾:隐蔽的空地,寂静而清幽。
- 朝霏:早晨的雾霭。
- 朱栱:古代建筑中红色的檩条或横梁。
- 迳:小路,通往某处的道路。
- 盘峤:形容山峦起伏的样子。
- 溪馆:溪边的小屋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姜特立,字君实,号石头,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现出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再赋醒心亭》作于诗人晚年,经历了浮沉的生活后,诗人对自然景色有了更深刻的体验和感悟。诗中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美丽的山水场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小桥、清水、戏鱼、好鸟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恬淡、宁静的氛围。诗人用“横来莫知源,委去无寻迹”来表达对水流来源和去向的无奈,暗示人生的无常与变迁。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客居时的疲惫和山水的美好,体现了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特别是“安得青霞人,共此白云适”一句,更是表达了诗人希望有志同道合之人一起共享这份宁静与美好的愿望。
全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得到的心灵慰藉,反映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桥枕沧湾:小桥依偎在大海的湾流上,给人一种亲近自然的感觉。
- 一水绕清激:一条清澈的水流环绕着,描绘出山水相依的美景。
- 横来莫知源:水流的来源无人知晓,反映出自然的神秘。
- 委去无寻迹:水流去无踪,暗示人生的变幻。
- 戏鱼时度浅:鱼儿在水中嬉戏,描绘出生动的自然场景。
- 好鸟忽鸣寂:鸟儿突然鸣叫,打破了宁静。
- 堂坳隐空谾:隐蔽的空地,给人一种幽静的感觉。
- 竹树閟寒碧:竹子和树木掩映着寒冷的碧色,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 朝霏兴朱栱:早晨的雾霭升起,红色的朱栱显得格外美丽。
- 倒影汎瑶席:水面倒影在瑶席上,彰显出自然的和谐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人的情感,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拟人:通过“戏鱼”“好鸟”等描绘生动的场景,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高低相掩遇,景趣无终极”,增强了诗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在自然中得到的心灵慰藉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桥: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 清水:代表着纯净、宁静的生活。
- 戏鱼: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生机。
- 好鸟:象征着自然的美好与自由。
- 寒碧:象征着幽静、清冷的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青霞人”指的是: A. 自然的景象
B. 朋友或志同道合之人
C. 诗人自己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 A. 对战争的思考
B. 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向往
C. 对城市生活的批判 -
“朝霏兴朱栱”中的“朱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古代建筑中的横梁
C. 一种水流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以将姜特立的《再赋醒心亭》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姜特立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而王维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常识》
- 《古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