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滑道人游庐山
苏颂 〔宋代〕
康王观里采芝田,
董奉家边种杏坛。
双屩一筇行到处,
应寻岩室养神丹。
白话文翻译:
在康王观的地方采摘灵芝,
在董奉的家旁种植杏树。
穿着草鞋,手持竹杖四处行走,
应该在山岩的房间中寻找养生的丹药。
注释:
- 康王观:指的是庐山上的一个观景台,传说康王在此游玩。
- 芝田:指种植灵芝的地方,灵芝是一种被视为长寿药的植物。
- 董奉:历史上著名的道士,以种杏为生,传说他用杏仁治病。
- 双屩一筇:穿着双草鞋,手持一根竹杖。
- 岩室:指山中的岩洞或小房间,隐士常在此养性。
- 神丹:指的是道教中所追求的长生不老的丹药。
典故解析:
- 康王:历史上指的是康熙年间的皇帝,象征着富贵与权力。
- 董奉:道教文化中的代表人物,强调道教的养生与修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美,号景邸,晚号天池,北宋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和科学家。他的诗作以清新俊逸、饱含哲理著称,尤其擅长山水诗。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颂游历庐山期间,表达了他对道教文化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寄托了他对朋友的祝福,希望其在庐山的游历中能够获得身心的愉悦与修养。
诗歌鉴赏:
《送滑道人游庐山》是一首描绘庐山自然风光和道教文化的诗作。诗中以简单的语言勾勒出清新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美好祝愿。首联“康王观里采芝田”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致,灵芝作为长生的象征,暗示着追求健康和长寿的美好愿望。次联“董奉家边种杏坛”则引入了道教文化中的隐士生活,董奉种杏的传说让人联想到自然与药理的关系,象征着道士的清净与高远。后两联通过“双屩一筇行到处”描绘了游人的洒脱与洒脱,展现出一种追求自由与自然的生动形象。“应寻岩室养神丹”则是对未来的美好向往,暗示了此行不仅是游玩,更是寻求内心的宁静与修养。这首诗通过自然与道教的结合,渗透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祝愿游人能够在庐山的洗礼中获得精神的升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康王观里采芝田:描绘庐山的风光,灵芝的采摘象征追求长生的愿望。
- 董奉家边种杏坛:引入道教文化,表现隐士的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 双屩一筇行到处:表现游人的随性与洒脱,象征追求自由的精神。
- 应寻岩室养神丹:表达对内心宁静与修养的向往,暗示追求道教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采芝田”和“种杏坛”,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意象:灵芝、杏树、岩室等意象,营造了自然与道教的氛围。
主题思想:
全诗表现了追求自然与道教精神的理想,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希望其在庐山的游历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与修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灵芝:象征长生与健康,在道教文化中有特殊的地位。
- 杏树:与董奉相关,象征自然与医药的结合。
- 岩室:隐士生活的象征,代表宁静与修养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康王观”是指什么? A. 一种药材
B. 一个观景台
C. 一位皇帝 -
“双屩一筇”中的“筇”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植物
B. 一根竹杖
C. 一种鞋子 -
诗中提到的“董奉”是以什么为生? A. 采药
B. 种杏
C. 书法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庐山谣》与苏颂的《送滑道人游庐山》在描绘庐山的风光上各具特色,前者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侧重于道教文化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