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孙云鹤 〔清代〕
一幅轻帆,白萍香里西风满。
洞庭秋晚。木落山容浅。
隔浦人家,望处炊烟断。
斜阳转。落霞孤雁。
归梦潇湘远。
白话文翻译:
这是一幅轻快的帆船,飘荡在满是白萍香的水面上,西风阵阵。
秋天的洞庭湖,傍晚时分,树木的影子变得模糊。
远处的岸边人家,望去只能看到炊烟缭绕,已然断绝。
夕阳西下,孤雁在落霞中飞过。
我的归梦仍然在遥远的潇湘之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轻帆:轻快的小船。
- 白萍:水面上浮动的白色水草,象征宁静与美好。
- 西风:秋天的风,给人以凉爽和思乡的感觉。
- 洞庭:指洞庭湖,著名的湖泊,秋天景象尤为美丽。
- 炊烟断:指远处人家做饭时冒出的烟,暗示生活的宁静与温暖。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情感。
- 孤雁:在落霞中飞翔的孤独大雁,象征孤独和归属感的缺失。
- 潇湘:指湘江的地区,寓意对故乡的思念。
典故解析:
- 洞庭湖:历史上与许多诗词相关联,是文人墨客常常吟咏的对象。
- 归梦: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体现了游子心中的乡愁情结。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云鹤,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具有浓厚的江南水乡特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经济发展时期,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寄托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点绛唇》以秋天的洞庭湖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开篇“一幅轻帆,白萍香里西风满”,轻巧的帆船与清新的白萍相映成趣,给人一种宁静而又自得的画面感。接着“洞庭秋晚”一句,秋天的暮色将全景拉入一个柔和的氛围,木落的景象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诗中的“隔浦人家,望处炊烟断”,则通过炊烟的描述,唤起了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与珍惜。然而,随着“斜阳转”和“落霞孤雁”的渲染,诗人逐渐引入了孤独和思乡的情感。落霞和孤雁的意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凄凉而又美丽的画面,也让人感受到漂泊的无奈。
结尾的“归梦潇湘远”,浓缩了整首诗的情感,既是对故乡的思念,更是对那份归属感的渴望。这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沉的情感,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强烈的共鸣和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幅轻帆,白萍香里西风满。
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画面,轻快的小船在香气四溢的白萍上航行,西风轻拂,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
洞庭秋晚。木落山容浅。
进入秋天的洞庭湖,傍晚时分,树木的影影绰绰,使得山的轮廓显得模糊,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景色的变幻。 -
隔浦人家,望处炊烟断。
远处人家的炊烟在视线中渐渐消失,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愈发强烈。 -
斜阳转。落霞孤雁。
夕阳西下,孤雁在落霞中飞翔,象征着孤独与归属感的缺失,情感愈加深沉。 -
归梦潇湘远。
整首诗的情感归结,表达了对故乡潇湘的思念与归属感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白萍香里”将水草与香气相结合,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隔浦人家,望处炊烟断”展现了诗的对称美。
- 意象:孤雁、落霞等意象丰富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洞庭湖,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与归属感,同时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帆:象征自由与宁静。
- 白萍:象征美好与和谐。
- 孤雁:象征孤独与思乡。
- 斜阳:象征时光流逝,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萍”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水面浮动的水草
C. 一种鸟类
D. 一种香料 -
“落霞孤雁”中的“孤雁”象征什么? A. 归属感
B. 孤独与思念
C. 欢乐与温暖
D. 自由与放飞 -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思念与渴望
C. 嫉妒与恨意
D. 失落与绝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思乡情怀。
- 《江雪》 柳宗元:描绘孤独与自然,意境相近。
诗词对比:
- 《点绛唇》与《静夜思》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前者通过自然景象展现宁静之美,后者则以个人内心的孤独为主题,展现出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孙云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