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琼林·遽暖间俄寒》
时间: 2025-01-16 22:28:0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宴琼林·遽暖间俄寒
作者:黄裳 〔宋代〕
遽暖间俄寒,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
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
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春日的温暖和寒冷交替,园林中春意难以问询。自然万象声色纷呈,仿佛雷声一响,人间的浮华也随之而来。红花娇艳,翠叶柔软,谁能领悟其中的深奥道理?美好的容颜如同春光般可驻留,但无人能懂其中的滋味,倒不如忘却言语,悠然自得地醉在其中。想要在仙人的悠长日子里,静静欣赏人间的美丽。心中常念远方的东风,梦中回忆悠长的往事。桃溪的幽香渐渐飘远,随意凝望那落花与流水。桂花中珠佩随轻车而去,仿佛还回到了卖花的市集。
注释
- 遽:突然,迅速。
- 暖间俄寒:温暖与寒冷之间的交替。
- 妙用:美妙的用途或巧妙的安排。
- 春意:春天的气息。
- 万般声与色:各种声音和色彩。
- 自闻雷便作:听到雷声便开始。
- 浮华:指人世间的虚华。
- 红娇翠软:红花娇艳,绿叶柔软。
- 顿悟:突然领悟。
- 韶容:美好的容颜。
- 闲醉:悠然自得地陶醉。
- 佳丽:美丽的人或事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字惟明,号雪坡,南宋时期的诗人,以词作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与人生哲理。其作品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春天,正值花开之际,诗人通过描绘园林美景,表达了对春景的感叹和对人世浮华的思考。诗中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对短暂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宴琼林·遽暖间俄寒》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黄裳通过巧妙的意象变化,展示了春天的短暂与美丽。诗的开头便以“遽暖间俄寒”点明了春天的温暖与寒冷交替,暗示着春天的来临既是欢喜的,又是稍纵即逝的。接着,诗人通过对园林中万般声色的描绘,传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繁华,仿佛雷声的响起让人间的浮华随之而来。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这句流露出一种哲思,诗人在赞美自然美的同时,也在思考人们对美的领悟能力。似乎美好如韶光般易逝,却无人能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因此,诗人在此选择了“且忘言闲醉”的态度,表达了对生活的洒脱与豁达。
进入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的意象,进一步深化了对人间美丽的欣赏,但同时也隐含着一种对世俗的超然态度。最后几句提到桃溪的幽香和桂华中的珠佩,赋予了诗人对美的追寻和对往事的怀念,整首诗在描绘春景之余,也充满了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遽暖间俄寒”:春天来得快,寒冷也来得快,强调了春天的无常。
- “妙用向园林,难问春意”:园林的美妙让人难以把握春天的真实意图。
- “万般声与色,自闻雷便作浮华人世”:春天万物复苏,人世间的浮华即随之而来。
- “红娇翠软,谁顿悟天机此理”:花儿娇艳,谁能领悟其中的深奥。
- “似韶容可驻无人会,且忘言闲醉”:美丽的容颜如春光般可驻留,但无人能懂,倒不如沉醉于此。
- “当度仙家长日,向人间闲看佳丽”:在悠长的仙日中,静静欣赏人间的美丽。
- “念远处有东风在,梦悠悠往事”:思念远方的东风,梦中回忆往事的悠长。
- “桃溪近幽香远远,谩凝望落花流水”:桃溪的幽香已渐远,随意凝望落花流水。
- “桂华中珠佩随轩去,还从卖花市”:桂花的珠佩随轻车而去,仿佛又回到了卖花的市集。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与人世间的浮华进行对比。
- 拟人:春意被赋予了难以问询的特性。
- 对仗:如“红娇翠软”与“落花流水”等,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春天美丽的感叹,同时隐含对人生短暂与浮华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洒脱态度。
意象分析
- 春天:象征着生命与希望,但同时也暗示着短暂与无常。
- 园林:代表自然的美丽与人类的渴望。
- 红娇翠软:红花与绿叶,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 落花流水: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遽暖间俄寒”意指:
- A. 春天来得快,寒冷也来得快
- B. 冬天与春天交替
- C. 夏天温暖
-
诗歌中提到的“红娇翠软”描述的是:
- A. 秋天的落叶
- B. 春天的花朵和绿叶
- C. 冬天的雪花
-
“且忘言闲醉”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态度?
- A. 对生活的逃避
- B. 对人生的洒脱与豁达
- C. 对春天的厌倦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贺铸《天净沙·秋思》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黄裳《宴琼林·遽暖间俄寒》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都描绘了对春景的感受,但黄裳更强调对自然美的思考与人生的哲理,而李清照则更多体现了对爱情与思乡的细腻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