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氏五题 其二 三亭岗》

时间: 2025-01-04 08:10:02

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

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

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
喜生岗上夜,痛定箦中身。
兴废自王郑,恩酬生魏秦。
满怀机变学,岂谓有燕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两种情感的对比与思考。虽然我们之间的交流尚未深入,但彼此的心意已经表达得很清楚。在这宁静的夜晚,我在岗上欢欣,但在痛苦的情况下,身处于棺材之中。兴亡是王郑二人所经历的,恩情则是魏秦所传承的。我怀着满腔的智慧和变化的学习,怎能说有像燕国那样的执念呢?

注释:

  • 相得语未究:意为彼此的情感还未完全表达清楚。
  • 相知心已陈:指彼此的内心感受已经表露。
  • :指高地或小山丘。
  • 箦中身:指死者的尸身放在棺材中。
  • 兴废自王郑:指王氏与郑氏的兴起与衰落。
  • 恩酬生魏秦:指魏国和秦国之间的恩情与报答。
  • 满怀机变学:指心中充满智慧和变化的学习,机变指聪明的变化。
  • 燕人:可能指古代燕国的人,象征某种特定的情感或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裳是宋代的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尤其是在情感和哲理的结合上有深刻的表现。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兴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的“岗”、“箦”意象,可能与当时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情感的纠葛有关。

诗歌鉴赏:

《三亭岗》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人生的复杂与无常。诗的开头“相得语未究,相知心已陈”,既有对人际关系的思考,也暗示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往往是深刻的,但语言未必能够完全表达。接着,诗人转向自然,提到“岗上夜”的喜悦与“箦中身”的痛苦,形成强烈的对比,暗示生与死的哲学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

在历史的回顾中,诗人提到王郑的兴衰和魏秦的恩情,似乎在提醒人们,历史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生死之间的情感联系是永恒的。最后一句“岂谓有燕人”,则是对人性的质疑与反思,表现出一种对世事变化的无奈与深思。

整首诗情感深邃,语言凝练,既有个人的情感流露,又有对历史的思考,展示了黄裳作为宋代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深刻的思辨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相得语未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尚未达到深刻的程度。
  2. 相知心已陈:尽管交流不够深入,但内心的情感已经显露。
  3. 喜生岗上夜:在美好的夜晚,诗人感受到快乐。
  4. 痛定箦中身:与生死相对照,表现出对死亡的感慨。
  5. 兴废自王郑:历史的兴起与衰落,表明无常。
  6. 恩酬生魏秦:人际间的恩情与回报,反映复杂的人性。
  7. 满怀机变学:诗人心中充满智慧与对变化的理解。
  8. 岂谓有燕人:质疑是否有像燕国那样的执念,进行更深层的思考。

修辞手法

  • 对比:喜与痛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象征:岗、箦等意象象征着生命的不同阶段及其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历史、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对生命的反思与感慨,揭示了历史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高处的视野,代表着人生的乐趣与希望。
  • :象征着死亡,代表着人生的终结。
  • 王郑、魏秦:代表历史中的兴亡,反映人类情感与命运的纠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岗”象征什么?

    • A. 快乐与希望
    • B. 悲伤与失落
    • C. 战争与纷争
  2. “痛定箦中身”中“箦”指的是什么?

    • A. 座位
    • B. 棺材
    • C. 床
  3. 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王郑、魏秦主要象征什么?

    • A. 爱情
    • B. 生命的脆弱
    • C. 兴亡与恩情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同样反映人际关系的深远与历史的兴亡,但更注重于友谊与离别之情。
  • 白居易《琵琶行》: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都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白居易更注重个人情感的直接表达。

参考资料:

  • 《宋代诗人黄裳研究》
  • 《古诗词选读》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