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十夜坐月》

时间: 2025-01-17 10:02:14

庭窄不容月,开窗偶见之。

怜余久飘泊,似尔亦分离。

今夕重相对,何人慰所思。

从知盈则蚀,惜此未圆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庭窄不容月,开窗偶见之。
怜余久飘泊,似尔亦分离。
今夕重相对,何人慰所思。
从知盈则蚀,惜此未圆时。

白话文翻译:

这庭院狭小,无法容下明月,偶尔开窗才得以看到。
我怜惜自己漂泊已久,仿佛你也在经历分离。
今晚我们再次相对而坐,谁来安慰我心中的思念?
从来就知道圆满会有缺失,真希望此刻的月亮能够圆满。

注释:

  • 庭窄:庭院狭小。
  • 怜余:怜惜我。
  • 飘泊:流浪漂泊,身处异地。
  • 分离:离散、分开。
  • 重相对:再次相见、相对。
  • 所思:心中所思念之人。
  • 盈则蚀:圆满则缺失,意指事物并非永远完美。
  • 未圆时:尚未圆满的时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石渠,清代诗人,生活于动荡的历史时期,作品多表达个人情感与对生活的感悟。其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漂泊生涯中,反映了他对亲人或故乡的思念,以及在孤独中对月亮的寄托,体现了人与自然的情感联系。

诗歌鉴赏:

《八月初十夜坐月》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己与月亮的关系,折射出对孤独与思念的感受。开篇以“庭窄不容月”引入,狭小的庭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压抑与无奈,无法尽情欣赏明月,似乎也在映射他对生活的种种限制。而“开窗偶见之”则展现出一丝希望,虽小却依然能够与月亮相对,其实是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渴望。

接下来的“怜余久飘泊,似尔亦分离”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诗人把自己与月亮的关系比作与心中思念之人的分离,表达了深刻的孤独感和对往昔的怀念。最后的“从知盈则蚀,惜此未圆时”则带着哲理的思考,表明人生中美好事物的无常,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每一刻。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层次分明,情感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窄不容月:庭院狭小,无法容纳明月,暗示诗人对生活空间的压抑。
  2. 开窗偶见之:开窗后偶尔能够看到月亮,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美好的渴望。
  3. 怜余久飘泊:感叹自己漂泊已久,增添了孤独感。
  4. 似尔亦分离:月亮也似乎在经历与他人分离的痛苦,产生共鸣。
  5. 今夕重相对:今夜再度面对明月,寄托了思念之情。
  6. 何人慰所思:无奈之问,谁来安慰我心中的思念?
  7. 从知盈则蚀:明白圆满总会有缺失,带有哲理思考。
  8. 惜此未圆时:惋惜此刻月亮尚未圆满,体现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月亮与思念之人联系,增添情感的深度。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较为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月亮拟人化,使其也有分离的感受,增强情感共鸣。

主题思想:该诗通过对月亮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与对故人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着思念、孤独和美好。
  • 庭院:象征生活的局限与压抑。
  • 窗户:象征着希望与自由的出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庭窄不容月”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压抑
    • C. 自由
  2. 诗人通过“怜余久飘泊”表达了对什么的感慨?

    • A. 人生的美好
    • B. 漂泊生活的孤独
    • C. 对月亮的喜爱
  3. “从知盈则蚀”反映了什么样的哲理?

    • A. 美好事物总是短暂的
    • B. 人生无常
    • C. 生活是美好的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同样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意象清晰。
  • 杜甫《月夜忆舍弟》:情感真挚,描绘了对亲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对比石渠的《八月初十夜坐月》和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月亮的凝视与思念,但石渠更侧重于孤独与压抑的情感,而李白则是对故乡的直接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石渠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传统文化中的月亮意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