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呈沧洲师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9:50:5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百折孤忠奉至尊,黄杨闰后厄还存。
臣心似水甘分谤,天语如雷敢负恩。
直恐汉廷成党祸,重教楚泽有冤魂。
三吴父老频遮道,圣世何烦叫九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皇帝的忠诚,尽管经历了许多曲折,依然愿意尽忠。面对险恶的政治环境,诗人忧虑汉朝会重蹈覆辙,导致党派之祸。他的心如清水一般,宁愿承受谤言,而对天命如雷般的声音则不敢违逆。诗人感到楚地的冤魂未得平反,三吴的百姓频频阻挡在道路上,问道何必再去叫唤那些九阍(指官吏)。
注释:
- 百折:经历多次曲折与艰难。
- 孤忠:孤立无援的忠诚。
- 黄杨:一种树木,象征坚韧。
- 闰后:指闰年后的时光,象征艰难时期。
- 臣心似水:比喻心境清澈透明,能够包容谤言。
- 天语如雷:比喻天命的威严与不可违逆。
- 汉廷:指汉朝的统治。
- 党祸:指政治上的纷争与派系之斗。
- 冤魂:无辜而遭受冤屈的灵魂。
- 三吴:指吴地,即今江苏、浙江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一士(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忠诚和正直著称。他的诗歌多以表达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君主的忠诚为主题。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权臣专权的时期。诗人以自己的身份和内心的忠诚,表达了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切关怀,试图唤起统治者的责任感。
诗歌鉴赏:
本诗以“孤忠”开篇,便展现了诗人对帝王的忠诚,即使在政治风云变幻之际,诗人仍旧坚守内心的信念。诗中反复提到的“谤”和“恩”,彰显了忠臣在逆境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臣心似水”则是对自己情感的真实写照,水的清澈象征着诗人心地的坦荡与清白。后面提到的“汉廷成党祸”,则是对历史教训的回顾,警示统治者不应重蹈覆辙。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同时也展现出他作为忠臣的高尚情操,情感深沉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折孤忠奉至尊”:经历多次磨难,仍然忠诚地侍奉皇帝。
- “黄杨闰后厄还存”:尽管艰难险阻依然存在。
- “臣心似水甘分谤”:我的心如清水,甘愿接受谤言。
- “天语如雷敢负恩”:对天命的威严不敢违逆。
- “直恐汉廷成党祸”:担心汉朝会陷入派系斗争。
- “重教楚泽有冤魂”:重教楚地的冤屈未得到平反。
- “三吴父老频遮道”:吴地的百姓频频阻碍前进的道路。
- “圣世何烦叫九阍”:在这样的圣明之世,何必去呼唤那些官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臣心似水”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坚贞与清白。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忠诚”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国家与皇帝的忠心,同时也对政治腐败和冤屈的深切忧虑,反映了忠臣在动荡时代的困惑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水:象征清澈与忠诚。
- 雷:象征天命的威严与不可违逆。
- 冤魂:象征无辜与历史的教训。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臣心似水”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忍耐
B. 忠诚
C. 忧虑
D. 愤怒 -
“百折孤忠”中的“孤忠”指的是什么?
A. 忠诚而无依靠
B. 有很多朋友的忠诚
C. 忠诚于朋友
D. 不再忠诚 -
诗中提到的“汉廷成党祸”是指什么?
A. 和平
B. 政治斗争
C. 民众幸福
D. 外敌入侵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登高》杜甫:对时局的深切思考与个人命运的感慨。
诗词对比: 与同样描写忠诚的《赤壁赋》相比,曹一士的这首诗更侧重于对历史教训的反思与对现状的忧虑,两者在主题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人选集》
- 《诗词鉴赏辞典》
- 《古典文学与现代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