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时间: 2024-09-19 21:54:01

诗里将军已筑坛,後来裨将欲登难。

已惊老健苏梅在,更作风流王谢看。

□出定知书满腹,瘦生应为语雕肝。

□□洒落江山外,留与人间激懦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村醪二尊献张平阳
作者: 苏轼 〔宋代〕

诗歌内容:
将军已筑坛,后来裨将欲登难。
已惊老健苏梅在,更作风流王谢看。
出定知书满腹,瘦生应为语雕肝。
洒落江山外,留与人间激懦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将军为张平阳所筑的祭坛,后来的裨将想要登坛祭拜却感到困难。苏梅在老年时仍然显得健朗,令人感叹,更有王谢家族的风流才气。出门在外,知书达理,心中充满了智慧,瘦弱的身体却让人觉得他应该用言辞来雕琢人生。诗中表达了对江山的感慨,留下了对官场懦弱的激愤。

注释:

字词注释:

  • 将军:指军事将领。
  • 裨将:指辅助的将领。
  • 艰难:困难、艰苦。
  • 苏梅:苏轼的友人,以其才情著称。
  • 王谢:王羲之、谢安等名门望族,代指风流才子。
  • 雕肝:意为用心雕琢,形容用言辞表达深刻的思考。
  • 激懦官:对官场中懦弱的态度表示愤慨。

典故解析:

  • 王谢风流:王羲之和谢安是东晋名士,以其风流才子形象流传后世,常被借用来形容文人的风采。
  • 苏梅:苏轼的朋友,体现出诗人对友人的赞赏与惋惜。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才华闻名于世,作品涵盖诗、词、文等多个领域,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被贬后的时期,正是他人生低谷时的感慨与反思。诗中通过对将军和裨将的描绘,反映出对政治和社会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将军与裨将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对古代英雄气概的怀念以及对现实政治的深刻反思。诗的开头提到将军已筑坛,隐喻着历史的沉淀与英雄的逝去,后来的裨将却感到登坛的困难,似乎暗示着当代人难以追随前贤的足迹。接着提及苏梅与王谢,显示出诗人对才子风流的向往与自身处境的无奈。

全诗的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历史辉煌的追忆,也有对当下懦弱官场的批判。苏轼通过对比,展现出自己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尤其是在“出定知书满腹,瘦生应为语雕肝”这一句中,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表达的迫切感跃然纸上,彰显了他作为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整首诗在情感上营造出一种深邃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展现了苏轼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的怀念,揭示了他对社会的关切与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充满了岁月的沧桑感和历史的厚重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将军已筑坛:指将军已建立了祭坛,象征着历史的沉淀和对英雄的缅怀。
  • 后来裨将欲登难:裨将想要登坛却感到艰难,反映出当代人难以继承前辈的光辉。
  • 已惊老健苏梅在:苏梅虽老但仍健朗,表现出对友人的赞美与感慨。
  • 更作风流王谢看:提到王谢的风流,表达了对才子风采的向往。
  • 出定知书满腹:出门在外,心中充满知识与智慧。
  • 瘦生应为语雕肝:瘦弱的身体却渴望表达深刻的思想。
  • 洒落江山外:对江山的感慨,表达对历史的思索。
  • 留与人间激懦官:留下对官场懦弱的不满,显示出诗人的愤慨。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有明显的对仗结构,如“将军已筑坛”与“裨将欲登难”。
  • 比喻:用“雕肝”形容语言表达的深刻,生动形象。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写,增强了诗的气势与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思索与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诗人对才华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怀念,同时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展现了苏轼特有的悲悯情怀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将军:象征着历史的英雄人物与军事力量。
  • 裨将:代表着追随者或继承者,暗含了对英雄传承的思考。
  • 苏梅:象征着友谊与才华。
  • 王谢:代表文人风流与才情的追求。
  • 江山:象征着国家与历史的沉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王谢”指的是哪类人?
    A. 军事将领
    B. 风流才子
    C. 士人
    D. 平民

  2. 诗中的“洒落江山外”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现实的不满
    D. 对友谊的珍视

  3. 诗中的“雕肝”意指什么?
    A. 追求力量
    B. 表达深刻的思想
    C. 追求财富
    D. 学习知识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都体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作品中更多体现出豪放与激情,而苏轼则更显沉思与忧愁。

解读:
李白在《将进酒》中强调饮酒作乐,表现出对人生的洒脱态度;而苏轼则在《村醪二尊献张平阳》中通过对历史的追忆与现实的批判,展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两位诗人的风格各具特色,相互映衬,丰富了中国古诗词的内涵。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
  • 《古代诗词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