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别荡子》

时间: 2025-01-14 04:42:01

那堪闻荡子,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关山别荡子
作者: 赵嘏 〔唐代〕

那堪闻荡子,
迢递涉关山。
肠为马嘶断,
衣从泪滴斑。
愁看塞上路,
讵惜镜中颜。
傥见征西雁,
应传一字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远行者的思念。听闻那远方的游子,心中不禁感到悲伤,仿佛他正在跨越遥远的山川。肠子像马鸣一样断裂,衣服因泪水而沾湿。愁苦地凝视着边塞的道路,难道会舍不得镜中的美貌?如果能见到西征的雁,应该能带来一字的消息。

注释:

  • 荡子:指游子、远行者。
  • 迢递:形容路途遥远。
  • 关山:指险峻的山关,象征着旅途的艰辛。
  • 肠为马嘶断:形容因思念而心痛,肠子像马鸣一样断裂。
  • 衣从泪滴斑:泪水沾湿了衣服,表明悲伤的情绪。
  • 塞上路:指边塞的道路,通常象征着离别和思念。
  • 镜中颜:意指自己在镜子中的容貌,暗示对自身美貌的惜惜。
  • 傥见征西雁:如果能见到西飞的大雁,雁是迁徙的象征,寓意希望传递消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嘏(约公元 660-740年),字子美,号秋水,唐代诗人,以五言诗和七言诗见长,作品多描绘山水风光和人情世态,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诗人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特别是在离别和思念的主题上,展现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诗歌鉴赏:

《关山别荡子》是一首充满思念与愁苦的诗。诗人通过对远行者的思考,描绘了一幅关山迢递、情感交织的画面。开头的“那堪闻荡子”就直接引入了思念的主题,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心痛与惆怅。接下来的“肠为马嘶断,衣从泪滴斑”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将思念的痛苦具象化,极具感染力。

诗中提到的“愁看塞上路”,不仅是对远行者的期盼,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寂。“讵惜镜中颜”,在此处可看作是一种自我反省,通过对自身美貌的珍惜,暗示了离别中的无奈与自怜。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的情绪层次更加丰富。

最后一句“傥见征西雁,应传一字还”,则是对希望的呼唤,期待远方的消息,体现了人们在离别时对联系的渴求与期待。这首诗在细腻的情感表达与深邃的意境上,都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才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那堪闻荡子:直入主题,表达思念之情。
  2. 迢递涉关山:描绘远行的艰辛。
  3. 肠为马嘶断:思念之苦,形象生动。
  4. 衣从泪滴斑:表现悲伤的外在表现。
  5. 愁看塞上路:愁苦地看着离别的路途。
  6. 讵惜镜中颜:自我反省与自怜。
  7. 傥见征西雁:期待远方的消息。
  8. 应传一字还:希望有一字的音信。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肠为马嘶断”,生动形象。
  • 拟人: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增强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保持了对仗的美感,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表现了离别的愁苦与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挂念,同时也传递出对希望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关山:象征着旅途的艰难与遥远。
  • :象征着思念的急切与痛苦。
  • :象征着消息的传递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荡子”指的是: a. 游子
    b. 朋友
    c. 家人
    答案:a

  2. 诗中“肠为马嘶断”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思念的痛苦
    c. 无奈
    答案:b

  3. “傥见征西雁”中“傥”的意思是: a. 如果
    b. 当然
    c. 但是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送友人》:同样描绘离愁别绪。
  • 王维《送别》:同样探索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诗词对比

  • 赵嘏《关山别荡子》王维《送别》:两者都体现了离别的愁苦,但赵嘏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景物与情感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