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杉寺途中即目》

时间: 2025-01-01 15:44:18

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

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

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

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

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

诛茅傥终遂,试与荷筱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杉寺途中即目
作者:夏敬颜

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
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
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
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
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
诛茅傥终遂,试与荷筱论。

白话文翻译

沿着狭窄的小径走出青翠的丛林,渐渐来到开阔的原野。
山田高低起伏,田地在云根下延展。
温暖的翠色包围着庵屋,清澈的流水环抱着柴门。
门前荫凉的桑树和柘树,屋后饲养着鸡和猪。
山里的农田禾黍已经成熟,想必当地风俗淳厚。
邻里之间没有猜忌嫌隙,面对面相处温暖如春。
这地方难道不是桃花源,而是朱陈村?
砍柴和茅草的事情终于得以实现,试着和荷花与细竹谈论。

注释

  • 窄径:狭窄的小路。
  • 丛碧:指青翠的丛林。
  • 迤逦:形容曲折延伸的样子。
  • 方罫:方形的田地。
  • 荫桑柘:桑树和柘树的阴影。
  • 禾黍:禾谷和黍米的统称,代表农作物。
  • 风俗敦:风俗淳厚,形容人情淳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敬颜,清代诗人,生于明末清初,字少宗,号敬颜,来自江苏。其作品以自然景色和乡土生活为题材,反映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情的关注。

创作背景

《万杉寺途中即目》创作于游历万杉寺途中,诗人感受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达了对田园风光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万杉寺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人文风情,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诗的开头,诗人通过“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勾勒出一幅宁静的山水画卷,展现出大自然的幽静和开阔。接着,诗中描写了乡村的生活场景,柴门、鸡豚、禾黍成熟,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和谐美好的村庄,体现出人们的安逸与幸福。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一句,透露了邻里之间的和睦关系,表现出一种理想社会的温暖与和谐。最后的“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将诗人与陶渊明的桃花源相提并论,表达了对世外桃源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整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生动,既有对景物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情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理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窄径出丛碧:描写诗人走出青翠的丛林,象征着通向美好生活的道路。
  • 迤逦渐旷原:小路曲折延伸,渐渐来到开阔的原野,暗示着探索的过程。
  • 山田高复下:山田的高低起伏展现出自然的多样性。
  • 暖翠结庵屋:描述庵屋被温暖的绿色环抱,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 清流抱柴门:清澈的水流环绕着柴门,象征着生活的清新与纯净。
  • 门前荫桑柘:门前的树木为生活增添了阴凉。
  • 屋后罗鸡豚:描述农家悠闲的生活场景。
  • 山家禾黍熟:表现出丰收的喜悦,体现出农民的辛勤与成果。
  • 想见风俗敦:暗示这个地方的人情味浓厚。
  • 比邻无嫌猜: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将村庄与桃花源相提并论,体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 诛茅傥终遂:表达了生活理想的实现与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村庄比作桃花源,强调其理想化的生活。
  • 对仗:如“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一系列的描述,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与乡村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追求,传达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径:象征人生的道路。
  • 青翠:代表自然与生命。
  • 庵屋:象征隐逸的生活。
  • 禾黍:象征丰收与劳动的成果。
  • 邻里:象征人际关系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夏敬颜
    • C. 王维
    • D.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无乃朱陈村”意指?

    • A. 一个理想的地方
    • B. 诗人的故乡
    • C. 一个繁华的城市
    • D. 一片荒野
  3. “比邻无嫌猜”表达的情感是?

    • A. 嫉妒
    • B. 和谐
    • C. 冷漠
    • D. 争吵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夏敬颜的《万杉寺途中即目》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均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色体现出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但夏敬颜的作品更侧重于现实生活中的温暖人际关系,而陶渊明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世外桃源的向往与理想。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