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晓色
万树团圞笼雾。
旭影彤云遮护。
人起不惊鸥,
负手堤边轻步。
清趣。清趣。
领得一湖风露。
白话文翻译:
在晨雾中,万树如团团的云雾包围。
初升的阳光与红色的云彩交织,仿佛被遮护着。
人们起床并没有惊动在水面上嬉戏的鸥鸟,
我悠然自得地走在堤边,手负在身后,轻轻漫步。
这种清新雅趣,
让我领略到一湖的风露。
注释:
字词注释:
- 团圞:形容树木或云雾团团围绕的样子。
- 旭影:指晨光的影子。
- 彤云:红色的云彩。
- 负手:手背在身后,表示一种悠闲从容的姿态。
- 清趣:形容心境清幽雅致的趣味。
- 风露:指清晨的风和露水,象征清新自然的美好。
典故解析: 诗中并没有直接引用的典故,但“晨雾”、“鸥鸟”常见于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中,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厚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照,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对自然景色的独到见解而闻名。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清新自然的气息,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如梦令·晓色》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在自然中寻找慰藉,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闲适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如梦令·晓色》是一首描绘清晨自然景色的词作,以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一个宁静、清新的早晨。诗的开头“万树团圞笼雾”用“团圞”一词,形象地描述了晨雾缭绕中树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梦幻的氛围。接着“旭影彤云遮护”,描绘了初升的阳光透过红云,给人一种温暖而安心的感觉。
诗中“人起不惊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生活节奏的适应,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而“负手堤边轻步”,则表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态,轻松自由地漫步于堤边,仿佛在与自然进行心灵的对话。
最后一句“领得一湖风露”,不仅点明了诗人所感受到的清新之趣,更引发读者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整首词清新自然,情景交融,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美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树团圞笼雾:晨雾中,万树如团团的云雾围绕,意象朦胧。
- 旭影彤云遮护:初升的阳光与红云交融,给人一种温暖的保护感。
- 人起不惊鸥:早晨起床的人们并没有惊动水边的鸥鸟,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负手堤边轻步:诗人悠闲地走在堤边,手负在身后,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的态度。
- 清趣。清趣。:强调诗人对这种清新雅趣的喜爱与享受。
- 领得一湖风露:感受到清晨的风和露水,象征自然的清新与诗人的内心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比作云雾,增强了景象的梦幻感。
- 拟人:描述鸥鸟的状态,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 对仗:用“负手”和“轻步”形成对照,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清晨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传达了一种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晨雾:象征神秘和清新,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红云:代表希望与温暖,带来一种美好的期待。
- 鸥鸟:象征自由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 风露:象征清新自然,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万树团圞笼雾”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雪景
B. 晨雾中的树木
C. 晴天的蓝天 -
“人起不惊鸥”表现了人与自然的什么关系? A. 冲突
B. 和谐
C. 竞争 -
“清趣”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A. 生活的烦恼
B. 清新雅致的生活趣味
C. 忧伤和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王照的《晓色》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孤独与酒的豪放。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但侧重点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赏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