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之川日江日汉日沱潜日三虀其泽日云梦汉》
时间: 2024-12-29 20:27: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荆州之川日江日汉日沱潜日三虀其泽日云梦汉
作者: 郑刚中 〔宋代〕
江气藏空阔,春云压洲渚。
蒲稗迷远目,断续川陆阻。
野鹿颇公行,寒花自幽吐。
不知何处村,时击祭神鼓。
遥望景陵治,大泽置环堵。
行行即城闉,民舍难官府。
编芦辨门巷,具体亦何数。
幽哉沮洳旁,谓是囚伏所。
茅茨隐柴扉,一竹便撑拄。
四围榆柳青,风扰乱花舞。
十日南窗下,卧听清明雨。
此是古章台,家山在何许。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荆州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江水浩瀚,春天的云层压在河岸上,蒲草在远方迷离的视线中摇曳,断续的河流与陆地交错。野鹿在野外悠然自得,寒花在幽静中悄然绽放。诗人迷失在不知名的村落,偶尔听到祭神的鼓声。远望景陵,大片的湖泊在环绕的围墙中。行走在路上,城市的围墙近在咫尺,民居难觅官府的踪影。编织芦苇可以辨别街道,但具体有多少也难以计数。幽静的沮洳旁,似乎是囚禁之地。茅草屋隐匿在柴门后,一根竹竿支撑着。四周的榆树和柳树青翠欲滴,春风中花瓣舞动。十天在南窗下,卧听清明的细雨。这是古老的章台,故乡究竟在何方?
注释:
- 江气:江水的气息,指水汽。
- 蒲稗:蒲草,常生于水边。
- 幽吐:幽静地绽放。
- 环堵:围墙的意思。
- 沮洳:湿地,指水多而草木生长的地方。
- 茅茨:茅草屋。
- 章台:古时的台榭,常与女子吟唱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刚中,宋代诗人,生活在荆州一带,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作品常体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游历荆州时,受到自然景观的启发,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然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荆州的自然美,诗人用清新的笔触勾勒出江川的辽阔与春天的气息,流露出一种恬淡的乡愁。诗中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特别是“江气藏空阔,春云压洲渚”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特点,给人一种开阔而清新的感觉。草木的生长与动物的活动,体现了生命的气息与活力,营造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氛围。
而在对人文景观的描写中,诗人则通过对村落、祭神鼓声的描写,表达了对人类社会的关注与思考。尤其是“行行即城闉,民舍难官府”一句,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慨,暗示了人与城市、官府之间的距离和隔阂。
整首诗在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文的思考中,交织出一种深沉的情感,表现了诗人对家乡的向往和对生活的反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江水浩渺,气息清新,春天的云层压在河岸上,描绘出一幅静谧的自然图景。
- 远处的蒲草在春风中摇曳,让人目不暇接,仿佛迷失在这片自然中。
- 野鹿在野外悠游,寒花在幽静中绽放,生动展现了生机盎然的春天。
- 不知何处的村落,偶尔传来祭神的鼓声,增添了人文气息。
- 遥望景陵,湖泊的围墙在远处逐渐显现,呈现出人们的居住环境。
- 走在路上,城市的围墙近在咫尺,民居却难以找到官府的踪影。
- 编制的芦苇可以辨别街道,反映出乡村生活的简单与真实。
- 沮洳旁的幽静环境,似乎暗示着某种囚禁与束缚。
- 茅草屋隐匿在柴门后,一根竹竿支撑着,显示出乡村生活的朴素。
- 四周的榆柳青翠,春风中花瓣舞动,展现出春天的活力。
- 十天在窗下,卧听细雨,营造出一种安静的生活氛围。
- 古章台的回忆,故乡的思念,最终升华为一种对家乡的深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表现乡村生活的恬淡。
- 拟人:花草似乎在与风舞动,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使得诗歌更具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情感深沉而细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 江水:象征辽阔与自由。
- 春云:象征生机与希望。
- 野鹿:象征自然的纯洁与悠然。
- 寒花:象征生命的脆弱与美丽。
- 村落与祭神鼓:象征人文的传承与乡土情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了哪种季节的景象?
A. 夏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冬天 -
"幽哉沮洳旁"中的“幽”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热闹
B. 安静
C. 忧伤
D. 兴奋 -
诗中提到的“茅茨”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茅草屋
C. 树木
D. 河流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观,但更加注重山水的融合与内心的宁静,而郑刚中的诗则更多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细腻与人文情怀,体现了不同的自然观与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宋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