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

时间: 2025-01-17 10:44:09

西风催户西,落叶动相思。

柏香穿石鼎,孤起学游丝。

帘垂草亭静,篱菊弄幽姿。

万物同一气,荣悴只如斯。

哦诗诗未成,览镜添霜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居易有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之句用其韵为

西风催户西,落叶动相思。
柏香穿石鼎,孤起学游丝。
帘垂草亭静,篱菊弄幽姿。
万物同一气,荣悴只如斯。
哦诗诗未成,览镜添霜髭。

白话文翻译

西风催促着门扉,落叶引发了我的思念。
柏树的香气穿透石鼎,孤独的我仿佛学着那游丝。
帘子垂下,草亭显得格外宁静,篱笆旁的菊花展现出幽雅的姿态。
万物都在同一个气候中生长,兴衰只不过如此。
哦,诗歌还未完成,照镜子时发现鬓发已经添了霜白。

注释

  • 西风:指西北风,常与秋季相联系,带来萧瑟的气息。
  • 相思:思念之情。
  • 柏香:柏树的香味,古人常用柏树象征长青与思念。
  • 石鼎:用来烹煮的器具,此处可能象征着生活的琐碎与孤独。
  • 游丝:指飘动的丝线,象征着轻盈与孤独。
  • 幽姿:优雅的姿态。
  • 同一气:万物在同一自然环境中生存。
  • 荣悴:繁荣与凋零,象征生命的变化。
  • 霜髭:鬓发如霜,暗示衰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字子安,号菊隐,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性情潇洒,文风清新。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常以平易近人的语言描绘生活的点滴。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冬交替之际写成,作者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体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思索。

诗歌鉴赏

郑刚中的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借助西风、落叶等意象,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生活的感悟。开篇的“西风催户西”便设置了秋天的场景,西风的侵袭使得人心生感伤,落叶的纷飞则坚定了思乡之情。接下来的“柏香穿石鼎,孤起学游丝”则通过柏树的香气与游丝的轻盈,暗示了诗人对孤独生活的感受,既有对自然的欣赏,又有对孤寂的体验。

“帘垂草亭静,篱菊弄幽姿”描绘了一个静谧的环境,诗人在这里流露出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视。最后的“万物同一气,荣悴只如斯”则是对生命无常的总结,表现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深邃的生命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西风催户西:西风的吹动使得门扉摇动,暗示着外界环境对内心的影响。
  2. 落叶动相思:落叶的飘落引发了诗人的思念之情,表现了秋天的凄凉与思乡的情感。
  3. 柏香穿石鼎:柏树的香气渗透石鼎,象征着在孤独生活中仍能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4. 孤起学游丝:孤独的心情让人仿佛变得轻盈,像那飘动的丝线,象征内心的游离与无助。
  5. 帘垂草亭静:窗帘垂下,草亭显得格外宁静,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
  6. 篱菊弄幽姿:篱笆旁的菊花展现出幽雅的姿态,暗示生活中的美好仍在继续。
  7. 万物同一气:万物在同一气候中生存,表现出自然的法则。
  8. 荣悴只如斯:繁荣与凋零都是自然规律,诗人对此达成了一种淡然的理解。
  9. 哦诗诗未成:感叹诗歌尚未成型,体现了诗人对创作的追求与不安。
  10. 览镜添霜髭:照镜子时发现鬓发已添霜白,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相结合,增添了诗的意蕴。
  • 拟人: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得景物更加生动。
  • 对仗: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在孤独中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哲理性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到来,带来凉意与思念。
  • 落叶: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柏香:象征着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
  • 游丝:象征着孤独与轻盈的心情。
  • 幽姿:代表着生活中的雅致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西风催户西”中“西风”象征什么?

    • A. 夏天的热情
    • B. 秋天的凄凉
    • C. 冬天的寒冷
  2. 诗中“落叶动相思”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乡
    • C. 愤怒
  3. “帘垂草亭静”中的“草亭”指代什么?

    • A. 诗人的住所
    • B. 自然中的一处景象
    • C. 朋友的家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乡之情。
  • 李白《静夜思》:通过月亮引发对故乡的思念。

诗词对比

  • 郑刚中与白居易的对比:两者均表达思乡之情,郑刚中的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抒情,而白居易则更侧重于社会生活和个人感受。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