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

时间: 2025-01-04 07:58:54

未塞豪人夺,何言公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佗日富民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塞豪人夺,何言公赋收。
皇心虽恻隐,蓬户或焦愁。
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
知君坐公府,佗日富民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即使没有被豪强夺去,怎么能谈论公赋的征收呢?皇帝虽然心怀怜悯,但贫苦的百姓依然愁苦无比。做官的虽然获得了丰厚的俸禄,但没有人能够体验到这种忧虑。你知道你在公府任职,哪一天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呢?

注释:

  • 未塞:没有被阻塞或遮挡。
  • 豪人:指权贵或富有的人。
  • 公赋:指国家对百姓征收的税赋。
  • 皇心:指皇帝的心情或意图。
  • 蓬户:形容贫穷家庭的简陋住房。
  • 焦愁:焦虑和愁苦。
  • 为吏:做官的人。
  • :指俸禄、薪水。
  • :忧虑、担忧。

典故解析:

本诗中提到的“豪人夺”反映了当时社会上权贵对普通百姓的压迫现象,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穷苦民众的关心与怜悯。诗中“皇心虽恻隐”则暗示了即使皇帝心中有所怜悯,但实际情况并未改善,百姓的苦难仍旧无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他以《资治通鉴》著称,被视为史学大家。司马光的诗词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政治批判性。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贫富差距加大的时代背景。诗人通过描写农家生活,抨击豪强对农民的压迫,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忧虑。

诗歌鉴赏:

《田家》描绘了农民在豪强压迫下的苦境,诗人以深刻的现实主义手法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首句“未塞豪人夺”直接点出豪强对土地的侵占,表明即使没有被掠夺,百姓的生活依然不易。接下来的“何言公赋收”则引出了对征税问题的思考,暗示即使征税是国家的必要之举,但在现实中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皇心虽恻隐”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皇帝的微妙态度。虽然皇帝有怜悯之心,但这种关怀并未转化为实际的救助,反而显得更加无力。“蓬户或焦愁”进一步描绘了贫苦农家的生活状态,蓬户象征着贫穷与困苦,焦愁则是对未来的无奈和恐惧。

最后两句“为吏空多禄,无人能此忧”则对官员的生活进行反思,指出虽然他们拥有丰厚的薪酬,但对百姓的苦难却无能为力,表现出一种悲观的无奈感。全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塞豪人夺:即便没有被豪强夺走土地。
  2. 何言公赋收:又怎么能谈论国家对百姓的征税?
  3. 皇心虽恻隐:皇帝虽然心怀怜悯。
  4. 蓬户或焦愁:贫苦的家庭仍然忧愁重重。
  5. 为吏空多禄:做官的人虽然有丰厚的俸禄。
  6. 无人能此忧:却没有人能感受到百姓的忧虑。
  7. 知君坐公府:你知道你在公府工作。
  8. 佗日富民侯:哪一天才能让百姓富裕起来?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对比官员的丰厚与百姓的困苦,突显社会的不公。
  • 隐喻:用“蓬户”隐喻贫穷家庭的生活状态。
  • 反问:通过反问的方式,增强了诗歌的批判力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农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与对国家体制的质疑。诗人在这里不仅关注个体的痛苦,更关注整个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豪人:象征着权贵与压迫。
  • 公赋:代表国家对民众的征税与负担。
  • 蓬户:象征贫穷与低微的生活。
  • 皇心:隐喻统治者的良知与无力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豪人”指的是: A. 普通百姓
    B. 权贵或富有的人
    C. 农民

  2. “皇心虽恻隐”这句诗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皇帝对百姓的完全忽视
    B. 皇帝虽有怜悯但无力改变现状
    C. 皇帝对百姓的全面关怀

  3. 诗中“为吏空多禄”的意思是: A. 官员很穷
    B. 官员的收入很高但对百姓的苦难无能为力
    C. 官员的生活非常幸福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卖炭翁》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对百姓生活的影响,情感真挚,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的深切关怀。
  • 白居易《卖炭翁》:通过对卖炭翁的描绘,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主题与《田家》相似,均关注社会底层的困苦。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司马光《资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