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傅钦之济源别业》

时间: 2025-01-04 07:47:26

县郭遥相望,脩篁百亩馀。

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

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县郭遥相望,脩篁百亩馀。
林间清济水,门外太行车。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
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望县城的情景,青翠的竹林延绵百亩,林间潺潺的清水流过,门外传来太行山上的车声。道路通达而适宜,身心闲适与世隔绝。什么时候才能驾车出游,去采摘蕨菜、钓取肥美的鱼呢?

注释

  • 县郭:指县城的城墙和周围的区域。
  • 脩篁:高大的竹子,通常生长茂盛。
  • 济水:指济源地区的水,清澈见底。
  • 太行车:指太行山的交通工具,暗示风景如画的山水。
  • 道胜:道路便利,风景优美。
  • 命驾:驾车出游,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憧憬。
  • 采蕨:采摘蕨菜,象征与自然亲密接触。
  • 钓肥鱼:钓鱼活动,象征悠闲的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而闻名。司马光在政治上以刚直著称,对当时的腐败现象进行批评。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寄题傅钦之济源别业》写于司马光晚年,他在政治上逐渐隐退,转向田园生活。济源是他的友人傅钦之的别业,反映了他们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济源的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尘嚣的疏离。开头两句中,遥远的县郭和茂密的竹林相映成趣,展现出一幅宁静的田园画卷。接着,诗人描写了清澈的水流与太行山上的车声,形成鲜明的对比,传递出一种闲适的生活状态。

“道胜随宜足,身闲与世疏”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在生活的向往,他渴望远离世俗的喧嚣,享受与自然亲密接触的时光。最后一句“何时容命驾,采蕨钓肥鱼”则是对未来的期许,体现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整首诗意境清幽,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县郭遥相望:远望县城,表现出一种遥远而宁静的感觉。
  2. 脩篁百亩馀:竹林广袤,突显自然的美丽。
  3. 林间清济水:水流清澈,增添了生动的自然意象。
  4. 门外太行车:交通声响,打破了宁静,暗示人世间的喧嚣。
  5. 道胜随宜足:道路平坦,适合出行,象征便利的生活。
  6. 身闲与世疏:身心清闲,与世隔绝,表达了诗人的悠然自得。
  7. 何时容命驾:对未来的期望与渴望,暗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8. 采蕨钓肥鱼:描绘了理想生活的场景,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

修辞手法

  • 对比:县郭的遥远与竹林的近处形成对比,突显宁静与喧嚣的反差。
  • 意象:竹林、水流、车声等意象交织,展现出自然与生活的和谐。
  • 拟人:将自然描绘得生动形象,使读者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田园生活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热爱和对世俗生活的疏离,体现了追求自由、宁静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 县郭:象征着人世间的繁华与喧嚣。
  • 脩篁:象征自然的美丽与生机。
  • 清济水:代表着纯净与流动的生命。
  • 太行车:暗示世俗生活的交通与忙碌。
  • 采蕨钓鱼:象征隐逸生活的理想与乐趣,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脩篁”指的是什么? A. 竹子
    B. 松树
    C. 荷花
    D. 柳树

  2.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活动来接近自然? A. 观星
    B. 采蕨钓鱼
    C. 读书
    D. 绘画

  3. 诗中“身闲与世疏”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忙碌
    D. 快乐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田园生活,表达了隐逸思想,但更加强调与自然的融洽关系。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调描写自然壮丽,展现出对自由与豪情的追求,反映了不同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