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尧夫首尾吟》
时间: 2025-01-04 07:39:35意思解释
和尧夫首尾吟
作者: 司马光 〔宋代〕
原文展示:
尧夫非是爱吟诗,
安乐窝中无所为。
古道白头无处用,
今时青眼几人知。
嵩山洛水长相见,
秋月春风不失期。
筋力虽衰才思壮,
递年比较未尝亏。
白话文翻译:
这位尧夫并不是特别爱吟诗,只是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中无所事事。年老的道理和智慧已无处施展,如今能被人理解的又有几个呢?嵩山和洛水常常相见,秋月和春风也总是按时而至。尽管我的筋骨逐渐衰弱,但才思依然旺盛,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没有减损。
注释:
- 尧夫: 这里指代某位年长者,可能是对古代贤者尧的引申。
- 白头: 指年老,常用来形容衰老的状态。
- 青眼: 这里指年轻人的眼光或理解。
- 嵩山洛水: 嵩山和洛水是中国著名的地理标志,象征着高洁的情操和恒久的友谊。
- 筋力: 代表身体的力量。
- 才思: 指人的智慧和才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历史学家和诗人,以其主编《资治通鉴》而闻名,提倡儒家思想,注重治国理政。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反映了司马光在晚年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他通过对尧夫的描绘,表达了对年老后智慧与能力不被重视的无奈,以及对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和尧夫首尾吟》是一首具有深厚哲理的诗,诗中通过尧夫的身份,表现了人到晚年时的无奈与孤独。诗的开头便明确了尧夫的心态,他并不是因为热爱吟诗而吟唱,而是在安静的环境中感到无所事事,这种状态反映了他内心的空虚与失落。
接着,诗人提到“古道白头无处用,今时青眼几人知”,这句话深刻表达了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在现代社会的边缘化,年轻人对古老智慧的轻视,使得年长者倍感孤独与无奈。接下来的“嵩山洛水长相见,秋月春风不失期”,则用自然的恒常与变化,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暗示尽管年老但自然的美好依然存在。最后一句“筋力虽衰才思壮”,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与自信,尽管身体逐渐衰弱,但他的才思却依然旺盛。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年老的感慨,又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反映了司马光作为历史学家的深邃眼光与人生哲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尧夫非是爱吟诗,
- 直白地说明尧夫的身份及其吟诗的动机,并非出于热爱。
-
安乐窝中无所为。
- 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无所事事的状态,暗示内心的空虚。
-
古道白头无处用,
- 表达了年长者的智慧和经验在现代社会中的无用感。
-
今时青眼几人知。
- 反映出年轻人对老年智慧的冷漠与无知。
-
嵩山洛水长相见,
- 使用自然景象来象征恒久的友谊与情感。
-
秋月春风不失期。
- 表达自然规律的美好与生命的循环。
-
筋力虽衰才思壮,
- 强调尽管身体衰弱,但才智依然旺盛。
-
递年比较未尝亏。
- 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内心的智慧并未减少。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形成了若干对仗工整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 嵩山和洛水象征着恒久的友情与自然之美。
- 反语: 通过对年长者处境的描绘,反映出社会对老年智慧的忽视。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映年长者内心的失落与坚韧,表达了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智慧的珍视,强调即便在衰老中,思想与智慧仍然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尧夫: 代表智慧与道德的象征。
- 白头: 代表年老与衰退。
- 青眼: 代表年轻人的视角与态度。
- 嵩山、洛水: 代表自然的永恒和友谊的持久。
- 秋月春风: 代表自然的规律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尧夫在诗中被描述为: A. 热爱吟诗的人
B. 在安乐窝中无所事事的人
C. 青年才俊 -
诗中提到的“嵩山洛水”象征什么? A. 年轻人的态度
B. 自然的美好与永恒的友谊
C. 失落的智慧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 A. 身体的衰弱
B. 才思的旺盛与未减
C. 对年轻人的不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王之涣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和尧夫首尾吟》
二者都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登高》更侧重于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而《和尧夫首尾吟》则更侧重于内心的思考与智慧的反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资治通鉴》相关研究资料
- 司马光的生平与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