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 其一 咏掠发 李元膺 〔宋代〕
乞与安仁掠鬓霜。 不须红线小机窗。 剪刀疏下蜀罗长。 纤手捻残针缕细, 金钗翻过齿痕香。 同心小绾寄思量。
白话文翻译:
请求给予我像安仁那样的白发, 不需要红线和小巧的织机窗。 剪刀轻轻剪下蜀地的长绸。 纤细的手指捻着残余的针线, 金钗翻动,留下齿痕的香气。 同心结小巧地绾起,寄托着深深的思念。
注释:
- 乞与安仁掠鬓霜:乞求得到像安仁那样的白发。安仁,可能是指某位白发苍苍的文人或长者。
- 不须红线小机窗:不需要红线和织布机。这里可能指不需要传统的女性手工艺。
- 剪刀疏下蜀罗长:剪刀轻轻剪下蜀地的长绸。蜀罗,指蜀地产的丝绸。
- 纤手捻残针缕细:纤细的手指捻着残余的针线。
- 金钗翻过齿痕香:金钗翻动,留下齿痕的香气。
- 同心小绾寄思量:同心结小巧地绾起,寄托着深深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元膺,宋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精致的意象著称,善于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达深沉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位长者的敬仰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通过描绘细腻的手工艺和精致的饰品,诗人传达了一种温柔而深情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长者的敬仰或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中,“乞与安仁掠鬓霜”一句,表达了诗人对长者的敬仰,希望自己也能拥有那样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而“同心小绾寄思量”则通过同心结这一传统象征物,寄托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整首诗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情感真挚,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乞与安仁掠鬓霜:诗人请求得到像安仁那样的白发,表达了对长者的敬仰和对自己未来的期许。
- 不须红线小机窗:不需要红线和织布机,可能暗示诗人不追求传统女性的手工艺,而是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寄托。
- 剪刀疏下蜀罗长:剪刀轻轻剪下蜀地的长绸,描绘了一幅精致的手工艺画面。
- 纤手捻残针缕细:纤细的手指捻着残余的针线,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对细节的关注。
- 金钗翻过齿痕香:金钗翻动,留下齿痕的香气,通过嗅觉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感官体验。
- 同心小绾寄思量:同心结小巧地绾起,寄托着深深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情。
修辞手法:
- 比喻:“乞与安仁掠鬓霜”中的“掠鬓霜”比喻白发,形象生动。
- 拟人:“金钗翻过齿痕香”中的“翻过”赋予金钗动态,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纤手捻残针缕细,金钗翻过齿痕香”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敬仰和思念。通过对长者的敬仰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诗人表达了对岁月和情感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白发、红线、剪刀、蜀罗、纤手、针缕、金钗、同心结。
- 详细解释:白发象征岁月的沉淀和智慧的积累;红线和剪刀象征传统女性的手工艺;蜀罗代表精致的手工艺品;纤手和针缕展现细腻的情感;金钗和同心结寄托深深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乞与安仁掠鬓霜”中的“安仁”指的是什么? A. 一位白发苍苍的文人或长者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D. 一种食物
-
诗中“不须红线小机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不需要红线和织布机 B. 需要红线和织布机 C. 红线和织布机很重要 D. 红线和织布机不重要
-
诗中“同心小绾寄思量”中的“同心结”象征什么? A. 友谊 B. 爱情 C. 亲情 D. 思念
答案:1. A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同样表达了深情的思念。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深沉的情感。
诗词对比:
- 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对比,两者都表达了深情的思念,但苏轼的诗更加直接和激烈,而李元膺的诗则更加细腻和含蓄。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李元膺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词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词作的详细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