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 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白话文翻译: 穿越无数险峻的山峰和深谷,不畏艰辛, 只有从远处眺望,才能明白其起源的高远。 黄檗溪涧的水流,怎能被束缚, 最终必将汇入大海,化作汹涌的波涛。
注释:
- 千岩万壑:形容山势险峻,山谷众多。
- 不辞劳:不畏惧辛劳。
- 出处高:指瀑布的源头高远。
- 黄檗溪涧:黄檗,一种树木;溪涧,山间的小溪。
- 终归大海作波涛:比喻瀑布的水最终汇入大海,形成波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忱,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他的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观,富有哲理和象征意义。 创作背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瀑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赞美和对人生追求高远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瀑布为题材,通过描绘瀑布从高处奔流而下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追求的向往。诗中“千岩万壑不辞劳”一句,既描绘了瀑布穿越险峻山谷的艰辛,也象征着人生旅途中的种种困难和挑战。而“远看方知出处高”则强调了只有从远处眺望,才能真正理解其起源的高远,寓意着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后两句“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则进一步以瀑布汇入大海的景象,比喻人生追求的最终归宿,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岩万壑不辞劳”:描绘瀑布穿越险峻山谷的艰辛,象征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
- “远看方知出处高”:强调从远处眺望才能理解其起源的高远,寓意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 “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比喻瀑布的水流无法被束缚,象征人生追求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 “终归大海作波涛”:以瀑布汇入大海的景象,比喻人生追求的最终归宿,展现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瀑布的水流比喻为人生追求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 象征:通过瀑布的景象,象征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追求高远的向往。诗中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目标的坚定信念和对未来的乐观态度,鼓励人们不畏艰难,追求高远的目标。
意象分析:
- 千岩万壑:象征人生旅途中的困难和挑战。
- 出处高:象征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
- 黄檗溪涧:象征人生追求的自由和无拘无束。
- 大海作波涛:象征人生追求的最终归宿和未来的乐观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千岩万壑不辞劳”一句,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 A. 瀑布的壮观 B. 山谷的险峻 C. 人生的困难 D. 自然的美丽
- “远看方知出处高”一句,强调了什么? A. 瀑布的高远 B. 人生的洞察 C. 自然的美丽 D. 事物的本质
- “黄檗溪涧岂能留得住”一句,比喻了什么? A. 瀑布的自由 B. 人生的追求 C. 自然的美丽 D. 事物的本质
- “终归大海作波涛”一句,象征了什么? A. 瀑布的归宿 B. 人生的目标 C. 自然的美丽 D. 事物的本质
答案:1. B 2. D 3. B 4.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望庐山瀑布》:描绘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 杜甫《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高大,表达对自然景观的敬畏和对人生追求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望庐山瀑布》与李忱《瀑布联句》:两者都以瀑布为题材,但李白更注重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而李忱则更注重表达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人生追求的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李忱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李忱的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