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漏子 其三》

时间: 2025-01-01 05:30:10

镂金环,连玉珥。

颗颗蚌蛤相缀。

偎粉面,映莲腮。

露浓花正开。

冷光凝,员影重。

几度偷期摇动。

山枕上,恐人知。

摘嫌纤手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更漏子 其三
镂金环,连玉珥。
颗颗蚌蛤相缀。
偎粉面,映莲腮。
露浓花正开。
冷光凝,员影重。
几度偷期摇动。
山枕上,恐人知。
摘嫌纤手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美丽的女子佩戴金镂饰的耳环,耳环上挂着一颗颗如蚌壳般的珠子。她的脸庞如花瓣般娇嫩,映衬着如莲花般的腮红,正值花朵盛开的季节,露水浓重。她的冷光凝聚,影子也显得沉重。几次偷偷约会时,她在山枕上依旧担心别人知晓,摘下耳环时,因手指纤细而显得迟缓。

注释:

字词注释:

  • 镂金环:雕刻成金制的环形饰物。
  • 玉珥:指玉制的耳环。
  • 蚌蛤:指像蚌壳一样的珠子,象征珍贵。
  • :依偎,紧贴。
  • 冷光凝:形容气质清冷,光彩凝聚。
  • 员影重:形容影子显得沉重。

典故解析:

  • 词中提到的“莲”象征纯洁和美丽,在古代诗词中常用以比喻女子的优雅和清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安世,宋代词人,生平不详,但其词作在当时颇具影响力,风格清新脱俗,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女性之美。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宋代,是杜安世在描绘爱情和女子美丽时常用的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赞美与追求。

诗歌鉴赏:

《更漏子 其三》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展现了女子的娇美与爱情的悸动。开头的“镂金环,连玉珥”便引出了女子的华贵与优雅,接着“颗颗蚌蛤相缀”,一方面表现了她的珍贵,另一方面也暗喻了爱情中的无价之宝。接下来的“偎粉面,映莲腮”更是通过自然之美来增强女子的魅力,诗人用“粉面”描绘了女子的娇嫩,而“莲腮”则赋予了她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描绘了一个宁静、浪漫的场景,女子在露水浓重、花开正盛的环境中,显得更加迷人。同时,“冷光凝,员影重”让人感受到一种神秘感,似乎在暗示她内心的复杂情感。最后几句更是道出了女子在爱情中的犹豫与不安,“摘嫌纤手迟”体现出她对爱情的期盼与小心翼翼的态度。

全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美的赞美,也有对爱情的期待和忧虑,展现了宋代词人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镂金环,连玉珥:描绘女子佩戴华丽的耳饰,显示出她的高贵与华美。
  2. 颗颗蚌蛤相缀:将耳饰比作珍珠,寓意对美好爱情的珍视。
  3. 偎粉面,映莲腮:形容女子的脸娇嫩,映衬出她的温柔与妩媚。
  4. 露浓花正开:描绘出春天的美好时光,象征爱情的萌芽。
  5. 冷光凝,员影重:表现出女子的神秘与内心的沉重。
  6. 几度偷期摇动:暗示她与爱人之间的秘密约会,情感的摇摆。
  7. 山枕上,恐人知:表现她对爱情的隐秘和小心。
  8. 摘嫌纤手迟:体现出她对爱情的期待与迟疑。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蚌蛤”比喻美丽的耳饰,强调了珍贵。
  • 拟人:如“冷光凝”,赋予光线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词运用对仗工整,增添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女子美丽形象的描绘,反映了爱情的甜蜜与忧虑,展现了对爱情细腻的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环、玉珥:象征高贵与美丽。
  • 蚌蛤:象征珍贵与独特。
  • 莲花:象征纯洁与优雅。
  • 露水:象征爱情的清新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镂金环”象征什么?
    A. 贫穷
    B. 华贵
    C. 普通

  2. “摘嫌纤手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期待与犹豫
    B. 快乐与兴奋
    C. 悲伤与失落

  3. 诗中提到的“莲腮”主要形容什么?
    A. 身体
    B. 面容
    C. 衣着

答案: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恶》

诗词对比:

  • 比较杜安世与李清照在描写女性之美的手法,杜安世更偏向细腻的描写,而李清照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杜安世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