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渊师归径山》

时间: 2025-01-04 07:16:53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

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

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

(径山夏无蚊。

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渊师归径山
作者:苏轼

我昔尝为径山客,
至今诗笔余山色。
师住此山三十年,
妙语应须得山骨。
溪城六月水云蒸,
飞蚊猛捷如花鹰。
羡师方丈冰雪冷,
兰膏不动长明灯。
山中故人知我至,
争来问讯今何似。
为言百事不如人,
两眼犹能书细字。
径山夏无蚊,
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
欲看细字销残年。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是径山的客人,如今我的诗笔中依然留有这山的色彩。师父在这座山中住了三十年,应该深得这山的灵气。溪城的六月,水气蒸腾,飞蚊灵巧如同花间的鹰。羡慕师父的方丈清凉如冰雪,兰膏不动的长明灯。山中的老朋友知道我来了,纷纷前来问我现状如何。他们说世间百事不如人,但我仍能用这双眼睛写出细致的字。径山的夏天没有蚊子,我以前的诗中提到过,问龙乞水以洗眼,希望能看见细小的字迹,消磨掉我的余生。

注释:

  • 径山:位于浙江省,是著名的道教胜地,苏轼曾在此居住。
  • 妙语:指高明的言辞。
  • 冰雪冷:形容环境的清凉,暗指方丈的清净。
  • 兰膏:指香兰的膏油,象征清新与高雅。
  • 细字:指细致的文字,隐喻诗文的精致与工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歌、散文、词作各具特色,风格豪放,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苏轼与渊师分别之际,表达了对师父的敬仰与不舍。渊师在径山隐居多年,成为苏轼心目中的高人。诗中回忆了与师父的共处,同时抒发了对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的方式展现了苏轼对渊师的深厚情谊和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开篇以“我昔尝为径山客”自述,表明他与径山的渊源,接着通过“至今诗笔余山色”传达出山水对他创作的深远影响。诗中细腻的描写与哲理性的思考交织,表现了对师父高洁生活的向往。

苏轼在诗中描绘了溪城六月的情景,水气蒸腾、蚊虫飞舞,犹如一种生活的喧嚣。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师父的静谧与清凉,体现了隐士生活的高洁和宁静。通过“兰膏不动”的意象,诗人传达出对禅意生活的向往与敬重。

后半部分,故人对他的关心与叮嘱,反映了人情的温暖,同时也让苏轼意识到尽管世事纷扰,自身的修养和艺术追求仍然重要,最后以“问龙乞水归洗眼”结束,既是对昔日清新生活的向往,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昔尝为径山客":自述曾经在径山居住,表明对山的熟悉。
  • "至今诗笔余山色":山的美景在他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 "师住此山三十年":师父在此隐居多年,形成深厚的修养。
  • "妙语应须得山骨":师父的智慧与山的灵气密切相关。
  • "溪城六月水云蒸":描写夏日溪城的气候状态。
  • "飞蚊猛捷如花鹰":形象地描绘蚊虫的灵活。
  • "羡师方丈冰雪冷":对师父清凉环境的羡慕。
  • "兰膏不动长明灯":象征着清高与不变的精神追求。
  • "山中故人知我至":老朋友对他的关注与热情。
  • "争来问讯今何似":朋友们关心他的近况。
  • "为言百事不如人":感叹世事纷扰。
  • "两眼犹能书细字":表达自己对生活的坚持和热爱。
  • "径山夏无蚊":回忆径山的清静。
  • "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借昔日诗句表达对清新生活的渴望。
  • "欲看细字销残年":希望能在细致的文字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飞蚊比作“花鹰”,生动形象地表现其灵活。
  • 对仗:如“冰雪冷”和“兰膏不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暗喻:用“兰膏”象征高洁的品德。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纷扰世事中不忘初心、坚守自我的决心,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径山:象征宁静与隐逸的生活。
  • 冰雪:象征清净的心境与高洁的情操。
  • 兰膏:象征文化修养与精神追求。
  • 细字:象征诗文的精致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苏轼曾经在径山居住,称自己为哪个角色?

    • A. 游客
    • B. 客人
    • C. 隐士
  2. 在诗中,苏轼羡慕师父的什么?

    • A. 生活
    • B. 环境
    • C. 学问
  3. 诗中提到的“冰雪冷”主要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水
    • B. 师父的方丈
    • C. 夏天

答案:

  1. B. 客人
  2. B. 环境
  3. B. 师父的方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临安邸》:林升
  • 《赠友人》:李白

诗词对比:

  • 苏轼的《送渊师归径山》与王维的《送别》都表现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但苏轼更多地融入了对山水的描写,以及生活哲理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更为宽广的情怀。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我昔尝为径山客,至今诗笔余山色。下一句是什么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上一句是什么

师住此山三十年,妙语应须得山骨。下一句是什么

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上一句是什么

溪城六月水云蒸,飞蚊猛捷如花鹰。下一句是什么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上一句是什么

羡师方丈冰雪冷,兰膏不动长明灯。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上一句是什么

山中故人知我至,争来问讯今何似。下一句是什么

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上一句是什么

为言百事不如人,两眼犹能书细字。下一句是什么

(径山夏无蚊。上一句是什么

(径山夏无蚊。下一句是什么

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上一句是什么

余旧诗云:问龙乞水归洗眼,欲看细字销残年。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什么

我昔尝为径山客,下一句是什么

至今诗笔余山色。上一句是什么

至今诗笔余山色。下一句是什么

师住此山三十年,上一句是什么

师住此山三十年,下一句是什么

妙语应须得山骨。上一句是什么

妙语应须得山骨。下一句是什么

溪城六月水云蒸,上一句是什么

溪城六月水云蒸,下一句是什么

飞蚊猛捷如花鹰。上一句是什么

飞蚊猛捷如花鹰。下一句是什么

羡师方丈冰雪冷,上一句是什么

羡师方丈冰雪冷,下一句是什么

兰膏不动长明灯。上一句是什么

兰膏不动长明灯。下一句是什么

山中故人知我至,上一句是什么

山中故人知我至,下一句是什么

争来问讯今何似。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