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记五言十首》

时间: 2025-01-04 08:38:42

洞达开堂奥,荒唐说刹尘。

儒醇明告子,释黠热瞒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杂记五言十首
作者: 刘克庄

洞达开堂奥,荒唐说刹尘。
儒醇明告子,释黠热瞒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主要意境在于探讨知识与真理的深邃,表达了对世俗观点和虚假言论的批判。诗中提到的“洞达开堂奥”暗指对哲理的深刻理解,而“荒唐说刹尘”则形容那些肤浅的谬论和世俗的纷扰。接着,提到儒家思想的纯粹和对告子的推崇,反衬出释家的狡黠与热情所带来的迷惑和欺瞒。

注释:

  • 洞达:指深刻理解,通透明了。
  • 开堂奥:开辟出深奥的道理。
  • 荒唐:指不切实际,虚无缥缈的言论。
  • 刹尘:这里可以理解为世俗的纷扰与杂念。
  • 儒醇:儒家思想的纯正、醇厚。
  • 告子:指儒家思想家告子,主张人的善性。
  • 释黠:指佛教的狡黠,可能暗指某些佛教徒的伪善。
  • 热瞒人:热衷于欺骗他人,掩盖真相。

典故解析:

  • 告子:告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他的学说强调人的善性和教育的重要性。诗中提到的告子,呼应了儒家对人性光明面的信仰。
  • 释家:释家指佛教,诗中则暗指一些佛教徒在传播真理时可能会使用的狡猾手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景纯,号紫阳,宋代诗人,词人,文学家。他的诗风清丽俊逸,兼具豪放与婉约,尤其擅长五言诗。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士人对于儒释道思想激烈讨论的年代。诗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儒释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反思,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以及对表面现象的批判。

诗歌鉴赏:

刘克庄的《杂记五言十首》通过简练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他对知识与真理的思考。这首诗在形式上使用了五言诗的结构,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诗的开头以“洞达开堂奥”引入,既概括了对真理的追求,又为后文的深入探讨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的“荒唐说刹尘”则转向对世俗言论的批判,显示出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这种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展示了作者在深邃智慧与世俗愚昧之间的挣扎和思考。诗中提到的“儒醇明告子”不仅是对儒学的推崇,也是对人性善良的信仰,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追求。

而最后一句“释黠热瞒人”,则揭示了佛教内部可能存在的伪善与狡诈,形成了对比,突出诗人对真理的渴求与对虚假言论的反感。整体上,这首诗在内容上具有哲理性,在形式上则展现了诗人对五言诗的驾驭能力,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洞达开堂奥:表明一种对深刻道理的理解,强调哲理的重要性。
  2. 荒唐说刹尘:批判那些不切实际的言论,表达对世俗纷扰的不屑。
  3. 儒醇明告子:赞美儒家思想的纯正,推崇告子的人性论。
  4. 释黠热瞒人:揭示某些佛教徒的狡诈,表达对欺骗行为的厌恶。

修辞手法:

  • 对比:诗中通过儒家与释家的对比,强化了思想的张力。
  • 比喻:用“荒唐”与“刹尘”比喻世俗纷扰,形象生动。
  • 排比:结构上运用排比手法,使得内容更为紧凑有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真理与虚假言论的探讨,强调追求智慧和真实的重要性,批判社会上的伪善与狡诈,体现了作者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达: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透彻理解。
  • 荒唐:代表虚假和不切实际的言论。
  • 儒醇:象征着纯正的思想与道德。
  • 释黠:暗示佛教徒在传播思想时的伪善。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告子”是哪个学派的代表?

    • A) 道家
    • B) 儒家
    • C) 佛教
    • D) 墨家
  2. “荒唐说刹尘”中的“刹尘”主要指什么?

    • A) 真理
    • B) 世俗纷扰
    • C) 古代典籍
    • D) 自我修养
  3. 诗中提到的“释黠”是指什么?

    • A) 纯正的思想
    • B) 狡诈的行为
    • C) 深刻的道理
    • D) 高尚的品德

答案

  1. B) 儒家
  2. B) 世俗纷扰
  3. B) 狡诈的行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杂记五言十首》在情感表达上都表现出对真理与人性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刘克庄则更关注社会的伦理与哲理的探讨。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宋代文学史》
  • 《刘克庄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