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芦苇西风雁影孤,
凄凄凉气入郊墟。
铁檠灼烁三更雨,
道脉精微几卷书。
潘鬓星霜愁发短,
韩堂风露故交疏。
朝迁有道奎星显,
何苦蓬窗守蠹鱼。
白话文翻译:
在西风的吹拂下,芦苇摇曳,孤雁的身影在空中掠过,
凄凉的秋气渗入了乡村的旷野。
夜雨中,铁栅栏闪烁着微光,
书卷中蕴藏着几许细微的道理。
潘阐的青丝已被星霜染白,愁苦地使头发变短,
韩愈的堂前露水寒冷,昔日的友情却渐行渐疏。
朝廷的迁移使奎星显赫,
为何还要在蓬窗下守着那无用的蠹鱼呢?
注释:
- 芦苇:一种生长在水边的植物,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 西风:指秋天的风,带来萧瑟的气息。
- 雁影:孤雁的身影,代表孤独和离别。
- 铁檠:铁制的栅栏,象征着束缚和孤独。
- 道脉:道理和脉络,指智慧的源泉。
- 潘鬓星霜:潘阐,古代诗人,形容他头发因忧愁而白。
- 韩堂:指韩愈,古代文学家,表达与旧友的疏远。
- 奎星:星宿名,象征荣华显达。
- 蠹鱼:比喻腐蚀的事物,象征无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曾任职于地方官员,诗风清新,常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题材。他的作品多描写秋冬景象,融入哲理思考,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
创作背景:
《儒家秋》创作于宋代的一个秋季,诗人感受到深秋的凄凉与孤独,结合自身的经历,反映出对理想和友情的思索。诗中隐含着对人生选择的感慨,表达了对旧日友谊的怀念与对当下生活的无奈。
诗歌鉴赏:
《儒家秋》是一首充满秋意的诗,诗人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邃的人生思考,展现了对时光流逝和友情疏远的感慨。开篇以“芦苇西风雁影孤”引入,渲染了秋天的寂寥与孤独感,读者仿佛能够听到秋风的呼啸声,看到孤雁的翱翔,感受到那种凄凄凉凉的气氛。接着,诗人以“铁檠灼烁三更雨”描绘夜雨中的景象,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与思考。夜雨的微光和书卷的道理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知识的力量与内心的迷茫。接下来的几句,诗人以潘阐、韩愈为例,描绘了因岁月流逝而带来的变化与失落,展现出对友谊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无奈。最后一句“何苦蓬窗守蠹鱼”,更是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以及对理想与追求的反思。这首诗不仅在意象的运用上独具匠心,更在情感的传递上深刻动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芦苇西风雁影孤: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象,表达孤独之感。
- 凄凄凉气入郊墟:秋气渗入乡村,感受到凄凉的氛围。
- 铁檠灼烁三更雨:夜雨中微光闪烁,象征着孤独与思索。
- 道脉精微几卷书:书中蕴含智慧,暗示对知识的渴求。
- 潘鬓星霜愁发短:以潘阐的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忧虑。
- 韩堂风露故交疏:描述与旧友的关系疏远,表达对友情的惋惜。
- 朝迁有道奎星显:指朝廷的变化与个人命运的关联。
- 何苦蓬窗守蠹鱼:质疑自己为何不追求理想,而是守着无用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孤雁比喻为孤独的人,增强诗的情感。
- 拟人:将秋风描绘为带来凄凉的存在,富有情感。
- 对仗:如“潘鬓星霜”和“韩堂风露”,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季凄凉景象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选择、友情疏远和理想追求的深思,展现了浓厚的儒家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苇:象征孤独与凄凉。
- 孤雁:代表离别与思念。
- 铁檠:象征束缚与困境。
- 道脉:智慧与知识的象征。
- 潘鬓、韩堂:代表个人情感和历史的沉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芦苇西风雁影孤”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快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潘鬓星霜愁发短”中的“星霜”是指什么?
- A. 夜空的星星
- B. 年龄的增长
- C. 霜降的季节
-
诗中提到的“奎星”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荣华显达
- C. 孤独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儒家秋》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但前者更注重思乡情怀,而后者则聚焦于个人的孤独与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