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竹迳殊疏欠补栽,兰芽欲吐未全开。
初暄乍冷飞犹倦,一蝶新从底处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竹林小径稀疏,需要补种;兰花的芽欲要开放却尚未完全绽放。初春的阳光虽然温暖,但偶尔又有寒意袭来,正当此时,一只新来的蝴蝶轻盈地从底部飞来。
注释:
- 竹迳:竹子铺成的小路。
- 殊疏:稀疏、稀少。
- 欠补栽:缺乏,需要补种。
- 兰芽:兰花的嫩芽。
- 欲吐:想要开放。
- 初暄:初春时的温暖。
- 乍冷:偶尔感到寒冷。
- 飞犹倦:飞行依旧感到疲倦。
- 一蝶:一只蝴蝶。
- 新从底处来:新来的一只蝴蝶从底部飞来。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兰”作为文化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优雅。兰花的生长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反映出自然界的和谐与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尤其擅长描写田园风光和日常生活。其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与生活的感悟之时。诗中展现了一个春日的午后,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对春天即将到来的期盼以及对生命新生的欣喜。
诗歌鉴赏:
《净远亭午望二首》第一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与生命的复苏。诗中“竹迳殊疏欠补栽”和“兰芽欲吐未全开”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初春画面,竹林小径显得稀疏,兰花的嫩芽也在等待时机,恰是自然界生机盎然的表现。诗人的观察非常细致,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关注。
“初暄乍冷飞犹倦”,这一句描绘了春天早期温暖的阳光与偶尔的寒意交替的情景,仿佛在描述春天的温暖中仍带着一丝凉意,生动地反映出春天的不稳定。这不仅是对自然气候的描绘,也隐喻人生中的起伏与变化。而“一蝶新从底处来”则为整幅画面增添了生动的色彩,蝴蝶的出现象征着生命的新生与希望,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整首诗在平淡中蕴含深意,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复苏,展现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竹迳殊疏欠补栽:小路上稀疏的竹子显得需要再种植,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 兰芽欲吐未全开:兰花的嫩芽已经开始萌发,但尚未完全开放,暗示着生命的期待与潜力。
- 初暄乍冷飞犹倦:刚刚温暖的春天却又有寒意,给人一种季节交替的微妙感受,表现出春天的不稳定。
- 一蝶新从底处来:蝴蝶的出现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为画面增添了活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兰芽欲吐”比喻生命的潜力。
- 拟人:蝴蝶的飞行似乎带有情感,传达出一种生动的生命气息。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的手法,如“初暄乍冷”,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期待以及生命复苏的欣喜,展现出自然的美与生机。同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着坚韧与高洁。
- 兰花:象征着优雅与生命。
- 蝴蝶:象征着自由与新生。
- 春天: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竹迳”指什么? a) 一条小溪
b) 一条小路
c) 一片竹林 -
“兰芽欲吐未全开”表达了什么? a) 兰花已经开放
b) 兰花即将开放
c) 兰花已经枯萎 -
诗中“乍冷”的意思是? a) 一直很冷
b) 偶尔感到寒冷
c) 一直很热
答案:
- b) 一条小路
- b) 兰花即将开放
- b) 偶尔感到寒冷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的诗,描绘春天的美景。
- 《赋得自君之言》:王维的诗,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春望》(杜甫)与《净远亭午望二首》的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杜甫的诗更注重社会与人生的思考,而杨万里的诗则专注于自然的细腻描写与生机。
参考资料:
- 《杨万里诗集》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