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音珊珊落回溪,脩竹似与长风期。
虚声帆影往来地,幽绝自有闲人知。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水声轻轻流淌,落入回溪之中,修长的竹子似乎在与长风约定。
虚幻的帆影在水面上往来,幽静的环境自有闲人知晓。
注释:
- 寒音:寒冷的水声。
- 珊珊:形容水声细微而清晰。
- 脩竹:修长的竹子。
- 长风期:与长风相约,表示一种意境或气氛。
- 虚声:虚幻而轻微的声音。
- 帆影:帆船的影子。
- 幽绝:幽静而独特。
- 闲人:不受世俗纷扰的人,通常指隐士或志趣高雅的人。
典故解析: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提到的竹子、帆影等意象,常常在古代诗词中用来象征高洁的情操和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性情淡泊,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常以隐逸生活为主题。
-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隐居之时,表达了他对宁静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自然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闲适感。开头“寒音珊珊落回溪”,通过水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新的氛围,令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接着“脩竹似与长风期”,诗人将竹子与长风之间的关系比作一种约定,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最后两句“虚声帆影往来地,幽绝自有闲人知”,则将视线转向水面上的帆影,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显得既闲适又高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寒音珊珊落回溪:描绘溪水流淌的声音,营造出一种清冷的氛围。
- 脩竹似与长风期:竹子高耸,与风的轻巧相映成趣,似乎在默默约定。
- 虚声帆影往来地:水面上帆船的影子轻盈而过,声音似乎虚幻,给人一种空灵的感觉。
- 幽绝自有闲人知:在这幽静的环境中,自有懂得这种闲适的人存在。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竹子与风的关系拟人化,表现出自然界的和谐。
- 对仗:诗句中的结构对称,使得诗歌更加韵律优美。
-
主题思想:诗歌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心境。
意象分析:
- 寒音:象征自然的清新与生机。
- 脩竹:象征高洁的品格与志趣。
- 帆影:象征自由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闲人:象征理想的隐士生活,超脱于尘世纷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音”指的是什么?
- A) 竹子的声音
- B) 水流的声音
- C) 风的声音
-
“脩竹似与长风期”中的“长风”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空气流动的状态
- C) 一位朋友
-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名利
- B) 自然与闲适生活
- C) 战斗与冒险
答案:
- B) 水流的声音
- B) 空气流动的状态
- B) 自然与闲适生活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的隐逸生活。
- 王维《山居秋暝》:表达对山水自然的热爱和闲适的生活感受。
诗词对比:
- 李弥逊的《次韵翁士特题得闲轩》与王维的《鹿柴》在主题上都强调了自然的美与闲适的生活,但王维的诗更侧重于描绘山水的雄伟和意境的深邃,而李弥逊则更注重细腻的自然细节与闲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