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

时间: 2025-01-06 10:24:16

雨足郊原长稻孙,竹舆去路踏秋芬。

近村篱落低临水,直面峰峦半山云。

晚径无人重着履,夜堂有酒更论文。

兹游清绝羲皇上,少借风烟为沐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雨足郊原长稻孙,
竹舆去路踏秋芬。
近村篱落低临水,
直面峰峦半山云。
晚径无人重着履,
夜堂有酒更论文。
兹游清绝羲皇上,
少借风烟为沐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黄山游览场景。雨水滋润了郊原,稻谷长得丰盈,竹制的轿子沿着小路前行,踏着秋天的芳香。近处的村庄篱笆低垂,恰好临近水边,正对着云雾缭绕的峰峦。傍晚的小路上无人经过,踏上去的脚印显得格外清晰。夜晚的堂屋里有美酒相伴,可以继续谈论文学。今天的游览清幽绝美,仿佛借着风烟洗净身心,享受这份清新。

注释

  • 雨足:雨水充足,说明秋季丰收的征兆。
  • 郊原:指郊外的田原。
  • 竹舆:用竹子制成的轿子。
  • 秋芬:秋天的芳香,指秋天的气息。
  • 篱落:指村庄的篱笆。
  • 直面峰峦:直接面对高耸的山峰。
  • 重着履:再次踏上路,暗指孤寂。
  • 夜堂:夜间的厅堂。
  • 清绝:形容景色异常清幽。
  • 羲皇:传说中的人文始祖,代表着高尚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细腻观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充满对山水的向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弥逊送友人游览黄山之际,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感慨与对友人的祝福。通过描绘黄山的秀丽景色,体现了诗人对游览体验的珍视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次韵国村送游黄山之作二首》以黄山的自然景观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秋日丰收的喜悦与对友人的美好祝愿。首联“雨足郊原长稻孙”开篇即以充足的雨水显示丰收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氛围。而“竹舆去路踏秋芬”则巧妙地将人物的行动与自然的气息结合,传达出一种惬意的游览体验。

接下来的几句描绘了村庄的宁静与山峰的壮丽,形成了一种对比,突显出自然的和谐美。尤其是“晚径无人重着履”,让人感受到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氛围,仿佛在静静地享受这份秋日的美好。最后两句则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友人吟咏的期待,以及在黄山游览的美好愿望。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李弥逊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令人心生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足郊原长稻孙:雨水充足,郊外的稻谷长得很高,象征着丰收的季节。
  2. 竹舆去路踏秋芬:竹轿沿着小路行走,踏上了秋天的芳香,描绘出游览的轻松愉快。
  3. 近村篱落低临水:村庄的篱笆低矮,正好贴近水边,呈现出宁静的乡村画面。
  4. 直面峰峦半山云:直接面对高耸的山峰和半山的白云,表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5. 晚径无人重着履:傍晚的小路上没有人经过,留下了清晰的脚印,营造出一种孤寂的美感。
  6. 夜堂有酒更论文:夜晚的堂屋里有美酒相伴,可以继续吟咏讨论,传达出对文化交流的向往。
  7. 兹游清绝羲皇上:今天游览的景色清新绝美,令人向往。
  8. 少借风烟为沐薰:希望借着风烟洗涤心灵,享受这份清新。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近村篱落低临水,直面峰峦半山云”,形成了对称美。
  • 比喻:用“风烟”来象征自然的气息,表现出一种轻松的心境。
  • 意象:如“稻孙”、“秋芬”等,富有生活气息,展现出自然的魅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文化交流的向往,体现了诗人李弥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丰收与生命力。
  • 竹舆:代表着轻松愉快的游览体验。
  • 村庄:体现出宁静的乡村生活。
  • 峰峦:象征着壮丽与巍峨的自然。
  • 夜堂:代表着文化交流与友谊的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弥逊的诗作主要描绘了哪个地点的自然风光?

    • A. 黄山
    • B. 泰山
    • C. 嵩山
  2. 诗中提到的“竹舆”指的是什么?

    • A. 用竹子做成的轿子
    • B. 一种交通工具
    • C. 竹制的家具
  3. 诗人希望在游览中能借什么来“沐薰”?

    • A. 酒
    • B. 风烟
    • C. 秋风

答案

  1. A. 黄山
  2. A. 用竹子做成的轿子
  3. B. 风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杜甫《望岳》:同样描绘山的壮丽,但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对自然的敬畏。
  • 王维《山居秋暝》:与李弥逊的诗相似,均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游览的愉悦,但王维更注重内心的沉静与对喧嚣的逃避。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