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炎凉岂天意,四序自乘除。
畏暑渐退舍,雄风时引裾。
据鞍惭类马,下榻喜迎徐。
吏退青灯里,犹能辨蠹鱼。
白话文翻译:
炎热与寒冷难道是天意吗?四季的更替是自然规律。
我惧怕酷暑,渐渐地退回到室内,微风时不时地拂动衣襟。
我坐在马鞍上感到惭愧,下来后却高兴地迎接徐徐的微风。
即使官吏在青灯下退去,我依然能辨别那小小的虫鱼。
注释:
- 炎凉:指炎热和寒冷。
- 四序:四个季节,春、夏、秋、冬。
- 畏暑:害怕暑热。
- 雄风:强劲的风。
- 引裾:拂动衣襟。
- 据鞍:坐在马鞍上。
- 惭类马:感到像马一样的惭愧,可能是指无所事事。
- 青灯:指青色的灯光,常用来形容夜晚读书或工作的场景。
- 蠹鱼:指一些小虫或害虫,象征微小的细节。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通过“青灯”和“蠹鱼”的意象,可以联想到古代文人夜读书卷与微小事物之间的关系,隐含着对细节的关注与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常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见称。他的诗作多描写生活中的细节,体现了对自然以及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季节交替的时刻,作者在生活中感受到暑热的退去与秋风的到来,借此抒发内心的惆怅和对生活的思索。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自然景象描写,传达了诗人对于季节变化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两句讨论了自然法则,质疑炎凉是否为天意,反映了对命运的思考。接下来的句子则描绘了个人的感受,尤其是在酷暑逐渐退去的时刻,诗人感到一丝清凉,内心的惬意与惭愧交织,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
诗中的“据鞍惭类马”一语颇为生动,表现了人在某种境地中感到的无力与惭愧;而“下榻喜迎徐”,则表现了在微风拂面时的轻松与欣喜。最后两句,诗人虽身处静谧的环境,仍能洞察生活中的微小细节,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智慧与对生活的细腻观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炎凉岂天意:在询问中表达对自然现象的思考。
- 四序自乘除:强调四季变化的规律性。
- 畏暑渐退舍:表达对暑热的畏惧,选择回避。
- 雄风时引裾:感受微风,象征着自然的舒适。
- 据鞍惭类马:坐在马鞍上感到无所事事,惭愧之情。
- 下榻喜迎徐:从马鞍上下来,高兴地迎接微风。
- 吏退青灯里:即使在寂静的环境中,仍然能观察细节。
- 犹能辨蠹鱼:表现出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对仗与排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拟人等手法,使得自然描写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季节变化的敏感和对人生哲理的理解。
意象分析:
- 炎凉:象征着生命的变化与无常。
- 雄风: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生活的希望。
- 青灯与蠹鱼:细致入微的生活观察,象征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雄风”指的是什么?
A. 怒风
B. 微风
C. 强劲的风 -
诗中“据鞍惭类马”的意境是什么?
A. 坐马感到高兴
B. 坐马感到惭愧
C. 坐马感到无聊 -
诗歌的主题主要探讨了什么?
A. 自然与人生
B. 战争与和平
C. 爱情与失落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杜甫
- 《春望》——杜甫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通过自然景象反映个人情感,但更具悲壮感。
- 王维《山中》:以自然景色表达内心宁静,与李弥逊的细腻观察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
- 《李弥逊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