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
时间: 2025-01-06 10:55: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题福州程进道止戈堂二首
李弥逊
一麾局促楚江东,时喜邻藩好信通。
坐厌文书朱墨里,静思谈笑圣贤中。
浮瓯小试茶膏白,照眼分尝荔子红。
想见高堂分凫鹜,竞追乐事赏年丰。
白话文翻译:
在楚江东边,我的居所狭小,偶尔欣喜于邻国的好信交流。
坐在这里厌倦了文书的朱墨,我宁愿静静地思考,和圣贤们谈笑。
在浮瓯中小试的是白色的茶膏,映入眼帘的是分尝的红色荔子。
想象着高堂之上,分开的凫和鹜,竞相追逐着乐趣,享受丰收的年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麾:指手势,古代指挥的动作。
- 局促:狭小,空间受限。
- 邻藩:邻近的国家或地区。
- 信通:指互相通信,交往。
- 朱墨:红色的墨水,指书信或文书的书写材料。
- 浮瓯:一种茶具,通常用于泡茶。
- 荔子:荔枝,果实鲜美。
- 高堂:高大的堂屋,通常指家中或机关的大厅。
- 凫鹜:指鸭子,古人常以此比喻群居的乐趣。
典故解析:
- 圣贤:古代被尊崇的智者和道德楷模。通过提及圣贤,诗人表达了对智慧和高尚品德的向往。
- 茶膏:代表了当时文人雅士饮茶的风雅生活,亦可视为士人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名弥逊,字子安,号云峰,晚号隐庵,出生于福建,擅长诗词,风格多以清新自然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李弥逊在福州的生活时期,反映了他对日常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谊、交流的欣赏。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局促”的空间开篇,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狭小却充满情感与思考的环境。楚江东的地理坐标不仅为诗人提供了写作的背景,更象征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诗人通过对邻藩良好信通的欣喜,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随着诗的推进,诗人厌倦了繁杂的文书工作,渴望与智慧的交流,这种情感在现代社会依旧适用,令人深思。
浮瓯与荔子的描写则极具生活气息,白色的茶膏与红色的荔子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最后一句“想见高堂分凫鹜,竞追乐事赏年丰”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图景,也蕴含了对丰收的期待和对生活乐趣的追求。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李弥逊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际关系的重视,既有哲思又具生活情趣,令人读后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麾局促楚江东:开篇以“麾”指代指挥,表达空间狭小,营造了诗人对环境的感知。
- 时喜邻藩好信通:抒发了对邻近国家友好关系的欣喜,强调了交流的重要性。
- 坐厌文书朱墨里:表达了对繁琐文书的厌倦,显示了内心对自由与思考的渴望。
- 静思谈笑圣贤中:期望与智者倾谈,展示了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慕。
- 浮瓯小试茶膏白:描写茶的色泽,体现了诗人对茶文化的热爱。
- 照眼分尝荔子红:通过荔子的颜色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想见高堂分凫鹜:寓意着团聚与和谐,生动展现了人际关系的亲密。
- 竞追乐事赏年丰:展现了对丰收的期待和乐趣,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邻藩”比喻友好的关系,体现了人际交往的重要性。
- 对仗:如“茶膏白”与“荔子红”,增强了诗的音韵美感。
- 意象:茶与荔子的意象构成了诗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感与人际关系,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李弥逊的生活哲学和内心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楚江:象征自然之美与人文气息。
- 茶膏:代表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象征高雅与品味。
- 荔子:鲜美的果实,象征生活的乐趣与丰盛。
- 高堂:象征家庭的团聚与和谐,体现了亲情与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邻藩”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邻近国家
- C. 书信
- D. 自然
-
“浮瓯小试茶膏白”中的“茶膏”主要指什么?
- A. 茶水
- B. 茶叶
- C. 茶具
- D. 茶的颜色
-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渴望?
- A. 财富
- B. 知识与友谊
- C. 权力
- D. 旅行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表达了对个人情感与自然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活的热爱。
- 杜甫《登高》:虽主题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境遇和人际关系的深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李弥逊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