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赵集贤桃源图》
时间: 2025-01-19 15:49:0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赵集贤桃源图
万方煦 〔清代〕
桃花开落一千年,落英墨泪红斑斑。
白雁飞来天地改,人间那复有桃源。
云树苍苍烟水暮,花开远近渺何处。
地坼天分了不知,一片赵家乾净土。
哀哉王孙泣迷途,渊明记载亦模糊,
武陵仙境今则无。
莫谓仙境今世无,青溪红树在此图。
陇湟兵气秦人吁,傥可往者吾其徂。
白话文翻译:
桃花开放与凋零已经过了一千年,飘落的花瓣像墨汁般染红了大地。白雁飞来,天地变迁,人间再也没有桃源的踪影。云树苍苍,烟水朦胧,花儿在远近之间绽放,究竟在哪里呢?大地裂开,天也分开,不知所踪,唯有这一片赵家洁净的土地。哀伤啊,王孙在迷途之中哭泣,陶渊明所记载的武陵仙境如今变得模糊不清。不要说如今再无仙境,青溪和红树仍在这幅画中。陇西和湟水的兵气让秦人叹息,倘若可以去,我愿意前往。
注释:
- 桃源:源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指的是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
- 墨泪:形容落花如泪,渲染了悲伤的情感。
- 白雁:象征着变迁,暗指人间的无常。
- 王孙:指王室子弟,可能在此指代陶渊明的理想追求者。
- 渊明:陶渊明,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代表着对桃源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万方煦,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现实的思考。其诗风婉约,情感真挚,常寄情于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桃源图,表达对平和理想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对现实的无奈与失落。
诗歌鉴赏:
《题赵集贤桃源图》是一首充满对理想境界向往的诗,诗人在描绘桃源的美丽时,内心却潜藏着对现实的失落与哀伤。诗中“桃花开落一千年”一开篇,便引出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轮回,暗示着理想的桃源早已不复存在。接着,诗人用“白雁飞来天地改”来表现人间的变化,反映出一种失去的痛感。诗人对陶渊明所描绘的理想境界的渴望,似乎在叹息着王孙的迷途与无助。
随后,诗人通过“云树苍苍烟水暮,花开远近渺何处”来展现一种朦胧的美感,仿佛在追寻着那消失已久的桃源,然而又对现实的无奈感到迷茫。最后的“莫谓仙境今世无,青溪红树在此图”则是对理想的坚持,尽管现实不如意,但仍寄希望于自然的美好,呼唤内心的桃源。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反思,情感真挚而又充满哲理,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桃花开落一千年:指桃花开落的时间久远,象征理想的桃源早已消逝。
- 落英墨泪红斑斑:落花如泪,渲染出一种伤感。
- 白雁飞来天地改:白雁的到来象征着变化和无常。
- 人间那复有桃源:感叹世间已无桃源。
- 云树苍苍烟水暮:描绘了朦胧的自然景色。
- 花开远近渺何处:对桃源的追寻与迷茫。
- 地坼天分了不知:形容混乱与失去方向。
- 一片赵家乾净土:寄托对理想土地的向往。
- 哀哉王孙泣迷途:王孙的迷惘与哀伤。
- 渊明记载亦模糊:陶渊明的理想已变得模糊。
- 武陵仙境今则无:强调理想已不再存在。
- 莫谓仙境今世无:反驳对方观点,强调仍有美好存在。
- 青溪红树在此图:自然的美仍在。
- 陇湟兵气秦人吁:历史的悲痛感慨。
- 傥可往者吾其徂:表达对理想桃源的向往与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落英墨泪”,以泪比喻落花,增强情感。
- 对仗:如“云树苍苍烟水暮,花开远近渺何处”,形成音韵美。
- 拟人:诗中虽未直述,但通过情感渲染使自然景物似乎具有人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失落与希望交织的情感。诗人借用桃源的意象,传达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虽然现实已无桃源,但对美好的追求仍在延续。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花:象征美好、理想的生活。
- 白雁:象征变迁与无常。
- 云树:代表自然的辽阔与朦胧。
- 青溪红树:象征仍存的美好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关于《题赵集贤桃源图》,以下哪一项是正确的?
- A. 诗中没有提到陶渊明
- B. 诗人表达了对理想的失落与无奈
- C. 白雁象征着静谧
- D. 诗中没有自然景物的描绘
-
“桃花开落一千年”意指:
- A. 桃花的美丽
- B. 理想早已消逝
- C. 时间的流逝
- D. 自然的循环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桃花源记》:同样描绘理想桃源,但更详细描述了桃源的美好与和谐。
- 《山居秋暝》: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的宁静相结合,传达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陶渊明与桃花源》
- 《清代诗人万方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