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带垂垂拂槛青。杜鹃枝上露华零。半晌凭栏无一语,数春星。斟酌新题频搁笔,推敲险韵屡挑灯。听得唤眠佯不应,待诗成。
白话文翻译:
一条书卷轻轻垂下,拂过青色的栏杆。杜鹃的枝头上露珠滴落,闪烁着光华。我在栏杆边凝视半天,默默无语,仰望夜空中几颗春星。反复品味新题,却频频搁下笔,挑剔着那些艰涩的韵律,借着微弱的灯光不断推敲。听见呼唤入眠的声音,我假装不应,静待诗篇的完成。
注释:
字词注释:
- 书带:书卷的带子。
- 垂垂:轻轻地、缓缓地。
- 槛:栏杆,窗栏边。
- 杜鹃:一种鸟,通常在春天啼鸣。
- 露华:露水的光华,形容清晨的清新。
- 凭栏:倚靠栏杆。
- 斟酌:仔细考虑。
- 险韵:艰涩的韵律。
- 挑灯:点亮灯火,形容夜间写作。
- 佯不应:假装没有听见。
典故解析:
- 杜鹃:杜鹃鸟在古诗中常象征春天和思乡之情,诗人提及杜鹃,暗示了春天的来临与思绪的涌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灿,清代诗人,生于1720年,卒于1794年,字子凝,号懋堂,晚号莲舟居士。其诗风清新自然,常常以抒情为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期,诗人常以个人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观中,反映出其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与对创作过程的执着。
诗歌鉴赏:
《添字浣溪沙 即事》展现了诗人蔡灿在创作过程中所经历的内心挣扎与思索。诗的开头通过“书带垂垂拂槛青”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诗人在这样美好的景色中,心中却充满了创作的烦恼,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理。
“杜鹃枝上露华零”不只是描绘自然景象,更在暗示诗人内心的细腻与敏感。杜鹃似乎在催促诗人写作,而“凭栏无一语,数春星”则表现了诗人对创作灵感的渴望与无奈,仿佛星空中的每一颗星星都在注视着他,等待着他将思想化为文字。
接下来的几句“斟酌新题频搁笔,推敲险韵屡挑灯”,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创作上的用心和艰辛,他在夜深人静时刻,点亮灯火,反复推敲字句,展现出一种执着的创作态度。而“听得唤眠佯不应,待诗成”则是对外界的呼唤的无视,诗人宁愿在创作的世界中沉浸,等待那一刻的灵感闪现。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孤独而执着的创作心情,展现了诗人在美丽自然中面临的内心挣扎与追求,是对诗歌创作过程的一种深刻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带垂垂拂槛青:书卷的带子轻轻垂下,拂过青色的栏杆,描绘出诗人安静的创作环境。
- 杜鹃枝上露华零:杜鹃鸟的枝头上,露珠轻轻滴落,营造出春天清晨的生机。
- 半晌凭栏无一语:在栏杆旁静静地站着,半天没有说一句话,显示出诗人的沉思。
- 数春星:仰望星空,数着春天的星星,表现出思考与闲适的状态。
- 斟酌新题频搁笔:反复推敲新题,却不断搁下笔,表现出创作的困难。
- 推敲险韵屡挑灯:在灯下反复推敲艰涩的韵律,象征着诗人对文字的严谨追求。
- 听得唤眠佯不应:听到外面呼唤入眠的声音,假装没有回应,表现出诗人对创作的执着。
- 待诗成:静静等待诗的完成,传达出对创作成果的期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杜鹃枝上露华零”用露珠的滴落比喻灵感的流动。
- 拟人:如“听得唤眠佯不应”赋予听觉以情感,使诗人更加生动。
- 对仗:整首诗多处采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孤独与执着,展现出对灵感和艺术的渴望,同时也隐含了对自然美的热爱与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带:象征文化与知识的传承。
- 杜鹃:象征春天与思乡之情。
- 露华:象征清新与生命的活力。
- 春星:象征希望与灵感的闪现。
- 灯光:象征夜间的思考与创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杜鹃”象征着: A. 夏天 B. 春天 C. 秋天 D. 冬天
-
诗人“频搁笔”的原因是: A. 受到外界干扰 B. 对新题的反复推敲 C. 写作技巧不足 D. 没有灵感
-
“佯不应”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忍耐 C. 忙碌 D. 陷入沉思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蔡灿的《添字浣溪沙》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展示了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但李清照更多地展现了对往昔的怀念,而蔡灿则更侧重于对创作过程的反思与追求,二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 《诗词创作的艺术与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