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香》

时间: 2025-01-06 04:22:44

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

旋涤瑶觯,深挹芳醪,凝愁满眼。

偎人大白须卷。

歌遍。

三劝。

记得当时送□远。

素蟾屡明晦,彩云易散。

后约难知,又却似、阳关宴。

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翦。

愿郎安信频遣。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荔枝香
作者: 杨泽民 〔宋代〕

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旋涤瑶觯,深挹芳醪,凝愁满眼。
偎人大白须卷。歌遍。三劝。记得当时送远。
素蟾屡明晦,彩云易散。后约难知,又却似阳关宴。
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翦。愿郎安信频遣。

白话文翻译:

在离亭告别之前,泪水就已先行。轻轻洗净瑶杯,深深品尝芳醇的美酒,愁绪满眼。
依偎在白须老者身旁,歌声阵阵,三次劝酒。还记得当时送别的情景吗?
白月亮时明时暗,彩云易于消散。之后的约定难以再知,似乎又像阳关的宴席。
黑发写下相思之恨,手帕分香为郎剪裁。愿你安好,常常传信。

注释:

  • 离亭:离别的亭子。
  • 涕先泫:泪水早已流下。
  • 瑶觯:珍贵的酒杯。
  • 芳醪:芳香的酒。
  • 素蟾:白色的月亮。
  • 阳关宴:古时送别的宴席,象征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字文华,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他的诗词多表达对离别、思念的感伤,常通过自然景物来映射内心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助荔枝香的意象,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离别的无奈。

诗歌鉴赏:

《荔枝香》是一首充满情感的离别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全诗以“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开篇,迅速带入情感的深渊,泪水的流下不仅是对即将离别的伤感,更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诗中用酒作为情感寄托,表明即使在欢庆的表面下,内心仍然充满了愁绪。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结合,白月亮和彩云的变化象征着人事无常,令人与人之间的约定变得难以把握,进一步加深了离愁的氛围。尤其是“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翦”一句,极富诗意,黑发寓意着年轻的爱意,手帕则象征着对方的思念,二者结合,既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也隐含了离别后的苦涩。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出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未来的不安,触动人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未论离亭话别,涕先泫:离别的话尚未说出口,眼泪已先流下,表现出强烈的离愁。
  2. 旋涤瑶觯,深挹芳醪,凝愁满眼:洗净酒杯,深饮美酒,愁绪充满眼眶,描绘醉酒后哀伤的情感。
  3. 偎人大白须卷:依偎在老者身旁,体现出对温暖的渴望。
  4. 歌遍。三劝。记得当时送远:歌声回响,三次劝酒,回忆起送别的情景。
  5. 素蟾屡明晦,彩云易散:月亮时而明亮,时而暗淡,彩云容易散去,比喻人事变幻无常。
  6. 后约难知,又却似阳关宴:未来的约定难以知晓,像阳关的宴席一样,象征离别。
  7. 乌丝写恨,帕子分香为郎翦:黑发代表着爱意,手帕则象征思念,表达了深情与遗憾。
  8. 愿郎安信频遣:希望能频繁收到对方的消息,表达对爱情的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素蟾屡明晦”以月亮比喻情感的变化。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涕先泫”和“深挹芳醪”,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化的感情,如“彩云易散”。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离别的伤感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借助自然意象展现人事无常的感慨,表达对爱情的渴望与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荔枝:象征着甜蜜与美好,代表对爱情的向往。
  2. 瑶觯:象征珍贵的回忆。
  3. 素蟾:代表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变化。
  4. 彩云:象征着美丽而短暂的事物。
  5. 帕子:象征思念与牵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下列哪个词与“涕”相对?
    A. 笑
    B. 悲
    C. 哭
    D. 闹

  2. “素蟾屡明晦”中的“明晦”指的是什么?
    A. 明亮与阴暗
    B. 晴天与雨天
    C. 春夏与秋冬
    D. 日与月

  3. 诗中“愿郎安信频遣”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思念与期待
    B. 遗憾与失落
    C. 愤怒与嫉妒
    D. 平静与无奈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 by 屈原:同样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与思念。
  • 《送别》 by 王之涣:描写送别时的情感,具有相似主题。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by 李白:同样通过自然景象表达思乡情感。
  • 《秋夕》 by 杜甫:通过夜晚的描写传达孤独与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杨泽民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