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迎春乐
池边刺竹初成屋。
拨芳瓮酒初熟。
奈巾车秣马催人速。
远又伴孤云宿。
蜗角蝇头相窘束。
满眼地水青山绿。
要解别来愁,除是再偎香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象。池边的竹子刚刚长成了小屋,酒坛里的美酒也刚刚酿好。可是,马车和牲口的催促让人不得不匆忙出发,远行的旅途又使我只能与孤云相伴。生活的琐事让我感到窘迫,就像蜗牛的角与苍蝇的头一样细小。眼前的青山绿水可看,但要想解开离别的愁苦,除了再次依偎在美人的怀里,别无他法。
注释:
- 刺竹:一种竹子,坚韧而高大。
- 芳瓮:盛放香酒的陶器,形容酒的芳香。
- 巾车:盛装物品的车,形容出行的急迫。
- 秣马:为马匹喂食,暗指准备出发。
- 蜗角蝇头:比喻微不足道的烦恼。
- 香玉:形容美人,常用来指代心中所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泽民是宋代诗人,生活在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代。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写实为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迎春乐》创作于春天,作者通过描写春日的美好景象,表达对离别与思念的复杂情感。春天是生机勃勃的季节,但对于远行的人来说,离别的愁苦却常常伴随而来。
诗歌鉴赏:
《迎春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离别的愁绪。诗的开头描绘了春日的生机,竹子初成屋,酒初熟,展现了春天带来的新生活的希望和美好。然而,随着“奈巾车秣马催人速”的出现,诗人转而感受到出行的匆忙与不安,仿佛美好的春光无法留住,离别的苦楚随之而来。此时,孤云的意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奈,蜗角蝇头的比喻则生动形象地表现出生活中的琐事与烦恼,让人感受到一种微小而又真实的困境。
最后两句“满眼地水青山绿。要解别来愁,除是再偎香玉”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青山绿水成为了诗人心中美的寄托,而依偎在心爱的人身旁则是他摆脱愁苦的唯一方法。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深刻反映了个体在生活中的孤独与渴望,情感真挚动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池边刺竹初成屋:描绘春天的景象,竹子生长茂盛,象征着新生。
- 拨芳瓮酒初熟:酒的香气弥漫,象征着美好时光的到来。
- 奈巾车秣马催人速:出行的急迫感,表达了生活的压力。
- 远又伴孤云宿:远行的孤独感,与孤云为伴,暗示了心灵的孤寂。
- 蜗角蝇头相窘束:比喻生活琐事的烦恼微不足道,却又让人感到窘迫。
- 满眼地水青山绿:眼前的美景令人陶醉。
- 要解别来愁,除是再偎香玉:思念与愁苦,只有依偎爱人才能释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烦恼比作蜗角蝇头,形象生动。
- 对仗:如“春光”与“离愁”,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情感,增强了诗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却无法掩盖离别带来的愁苦,最终通过对美人的依偎来解放心灵的孤独,展现了对生活与爱情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刺竹:象征坚韧与生机,春天的象征。
- 芳瓮酒:代表生活的美好与欢愉。
- 孤云:象征孤独与思念。
- 青山绿水:自然美景的象征,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香玉:象征爱与温暖,心灵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蜗角蝇头”比喻什么? A. 自然景象
B. 微不足道的烦恼
C. 生活的美好 -
诗人希望通过什么来解开心中的愁苦? A. 美酒
B. 依偎心爱的人
C. 远行 -
诗中描绘的春天意象主要是通过什么手法表现的? A. 比喻
B. 拟人
C. 对比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诗词对比:
- 对比《春晓》的清新与《迎春乐》的复杂情感,前者表现春天的宁静而美好,后者则融入了个人的思念与离愁,展现出不同的春日情怀。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理解与赏析》
- 《中国古典诗词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