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岑山人见问》
时间: 2025-01-04 08:5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答岑山人见问》 —— 蔡汝楠 〔明代〕
问余何事谢京华,远向南州寄一家。
兴似步兵缘嗜酒,地如勾漏为丹砂。
枫看江上三秋叶,荷挹湖中几度花。
欲识此来兼吏隐,抱关仍得傍烟霞。
白话文翻译:
你问我为何谢绝京华的繁华,我远在南州寄居一方。
兴致像步兵一样因醉酒而起,土地像漏斗一样富饶如丹砂。
在江边观赏那三秋的枫叶,湖中几度的荷花尽情怒放。
想要了解我这段时间的隐居生活,常常在山关旁依傍烟霞。
注释:
- 京华:指京城,象征繁华的都市生活。
- 南州:指南方的某个州,意指作者的隐居地。
- 步兵:步行的士兵,这里形容自己饮酒后兴致勃勃。
- 勾漏:指漏斗,形容土壤肥沃,像漏斗一样充满营养。
- 丹砂:丹砂是一种矿石,象征珍贵。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和霞光,常形容山水的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汝楠,明代诗人,生于晚明之际,生活在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他的诗歌多以隐逸、田园生活为主题,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的淡泊。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蔡汝楠隐居南方的时期,表达了他对繁华都市生活的拒绝与对自然田园的向往,反映了他对生活追求的独特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问答的形式,既回应了岑山人的问询,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态度。开篇以“问余何事谢京华”引入,直接表明了诗人对繁华的拒绝,继而描绘南方的自然风光,展现隐逸生活的悠然自得。诗中“兴似步兵缘嗜酒”生动形象,表现了诗人在酒后酣畅淋漓的情感,暗示生活的乐趣不在于物质,而在于心灵的自由。
接下来的“地如勾漏为丹砂”,通过富饶的土壤象征隐居生活的富裕与丰富,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依恋与赞美。后两联描绘了秋天的枫叶与湖中的荷花,展现出诗人对四季变化的敏感与感悟,展现出一种惬意的田园风光,给人以宁静与美好之感。最后一句“欲识此来兼吏隐,抱关仍得傍烟霞”则将诗人内心的隐秘与自然的交融结合起来,突显出他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心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问余何事谢京华:直接问询,表明诗人拒绝繁华的决断。
- 远向南州寄一家:表明作者隐居的地方,远离喧嚣。
- 兴似步兵缘嗜酒:比喻兴致高涨,似乎醉酒的士兵。
- 地如勾漏为丹砂:形容南方土地肥沃,寓意丰富的隐逸生活。
- 枫看江上三秋叶:描绘秋天的美景,展现诗人的闲适。
- 荷挹湖中几度花:表现湖中荷花的美丽与繁盛。
- 欲识此来兼吏隐:表达想让他人了解自己的隐居生活。
- 抱关仍得傍烟霞:强调隐居生活的惬意,依靠自然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兴似步兵缘嗜酒”,形象地表达了饮酒后的兴致。
- 对仗:诗句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如“丹砂”象征富饶,反映出对生活的理想追求。
主题思想:
本诗主题在于表达对繁华世事的淡泊,强调隐逸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诗人在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中找到了真正的乐趣,反映了他独特的生活哲学与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枫叶:象征秋天的成熟和美好。
- 荷花:象征纯洁与优雅,体现诗人的生活情趣。
- 烟霞:象征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京华”指的是: A. 乡村
B. 京城
C. 海边
D. 山林 -
“地如勾漏为丹砂”表达了什么含义? A. 土地贫瘠
B. 土地肥沃
C. 土地干旱
D. 土地石头多 -
诗的主题主要是: A. 对繁华的追求
B. 对世俗的拒绝
C. 对金钱的渴望
D. 对权力的向往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蔡汝楠的《答岑山人见问》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蔡汝楠更注重描绘生活的细腻与内心的感悟,而王维则更偏向于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隐逸与自然:明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