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三日同诸公蒋词游宴》
时间: 2025-01-14 03:10:3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月三日同诸公蒋词游宴
半山亭树影参差,帝里风烟开古祠。
芳社自宜彭泽酒,后湖兼胜习家池。
坛前松列停云盖,岩曲梅抽带雪枝。
孟月即看迟景丽,阳春已入郢歌词。
白话文翻译
在正月初三,我和朋友们在半山亭游玩,树影交错,显得格外迷离。帝都的风烟中,古老的祠庙在阳光下显得格外清晰。香社的酒本就适合彭泽那样的雅士,而后湖的景色更胜习家池。坛前的松树如云盖般高耸,山岩间的梅花在雪枝上探出头来。孟春时节,景色正好,阳光下春意盎然,诗歌的韵律在郢地流淌。
注释
- 半山亭:指的是位于半山腰的亭子,常作为游览观景的场所。
- 帝里:即帝都,指的是古代的都城,这里指的是北京。
- 芳社:指的是饮酒聚会的场所,这里含有文人雅士聚会的意思。
- 彭泽酒:借指唐代诗人李白的《将进酒》,彭泽是指彭蠡之滨,以酒闻名。
- 习家池:习家池是指习惯生活的地方,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名士的居所。
- 孟月:指的是农历正月,春天的开始。
- 郢歌词:郢地是古代楚国的都城,这里指代着诗歌的韵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蔡汝楠,明代诗人,字士华,号石庐。生卒年不详,生活在明末,主要以诗词闻名,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正月三日,正值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之际,诗人与友人游览山水,互相吟咏,情景交融,表达对春天到来的欢愉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正月初三游玩的快乐时光。诗的开头描绘了半山亭旁树影斑驳的景象,给人以悠然自得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帝里风烟开古祠”的描写,进一步深化了对古老文明的追溯,同时也流露出对历史的敬畏。
“芳社自宜彭泽酒,后湖兼胜习家池”,这两句突出了诗人的雅趣与高洁的志向,彭泽酒的提及使得聚会的氛围显得更加欢愉与文雅。而“坛前松列停云盖,岩曲梅抽带雪枝”则利用了自然景物的对比,突显了梅花在寒雪中绽放的坚韧与美丽,象征着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最后两句“孟月即看迟景丽,阳春已入郢歌词”不仅总结了游玩的美好感受,也揭示了时光的流逝与春天的来临,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在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半山亭树影参差
描绘了半山亭的树影,交错而模糊,营造出一种悠然的氛围。 -
帝里风烟开古祠
反映了城市的远景,古老的祠庙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展现了历史的厚重感。 -
芳社自宜彭泽酒
彰显了诗人与朋友们的品位,彭泽酒象征着高雅的饮酒文化。 -
后湖兼胜习家池
进一步描绘了美丽的湖泊景色,表明后湖的美丽甚至超过了习家池。 -
坛前松列停云盖
描绘了在松树前的景象,云雾缭绕,增添了神秘感。 -
岩曲梅抽带雪枝
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雪中探出的情景,象征着坚韧和美丽。 -
孟月即看迟景丽
指出春天的到来,景色愈加美丽。 -
阳春已入郢歌词
表达了春天的气息已然进入,诗歌的韵律也随之流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物与人情融为一体,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坛前松列停云盖,岩曲梅抽带雪枝”形成了和谐的韵律感。
- 意象:如树影、古祠、梅花等,丰富了诗的内涵,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游玩的美好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体现了明代文人对雅致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亭:象征着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寓意着高洁的情操。
- 树影:象征着自然的变化与时光的流逝。
- 古祠:代表着历史与文化的沉淀,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思考。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代表着在困境中仍能绽放生命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彭泽酒”是指哪个著名的诗作?
- A. 《将进酒》
- B. 《月下独酌》
- C. 《庐山谣》
-
诗中提到的“孟月”指的是哪个季节?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阳春已入郢歌词”中所描绘的是什么?
- A. 春天的到来
- B. 冬天的结束
- C. 秋天的收获
答案
- A. 《将进酒》
- A. 春天
- A. 春天的到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这首诗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情感深邃,意象丰富。 -
《静夜思》:李白
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蔡汝楠的春游相对比,前者更显孤独,后者则是欢乐的聚会。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