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万里来朝拜宠归,
琵琶下马册阏氏。
虚传千古和戎话,
不道当年虏自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遥远的朝贡之旅,似乎是在为某位宠妃而来。琵琶声中,马儿停下,册封了阏氏(妃子的一种称谓)。然而,传说中的和戎之事却是空虚的,只是虚传千古,而实际上,在当年,敌人已经衰弱。
注释
- 琵琶:一种传统乐器,常用于表达情感。
- 下马:指骑马的人停下来,象征着对某种仪式的尊重。
- 阏氏:古代对妃子的称呼,表明其特殊地位。
- 虚传:空洞的传说,指没有实质内容的故事。
- 和戎:和解与敌人之间的关系。
- 虏自衰:指敌人自身的衰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车若水,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和历史为主,擅长运用典故和历史事件来反映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作于宋代,正值朝贡制度盛行的时期。诗中提到的和戎与阏氏,暗示了对历史事件的反思,以及对过往繁华的追忆与批判。
诗歌鉴赏
《明妃》是一首富有历史感的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场遥远的朝贡,来反映历史的变迁。诗的开头“万里来朝拜宠归”,让人联想到古代朝贡的盛大场面,然而随着琵琶声响起,场面又瞬间变得细腻而富有情感。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指出历史的虚妄与敌人的衰弱。
诗中使用的“虚传千古和戎话”,不仅表达了对历史传说的怀疑,也暗示了当时社会对和解与和平的渴望。最后一句“不道当年虏自衰”,则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表明即使在辉煌的背后,敌人却在悄然间走向衰败,历史的真相常常被忽视。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有力,语言上富有音乐感,情感上层次分明,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历史观和对人事无常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万里来朝拜宠归:远道而来的使者,为了朝拜而归,传达了对某位妃子的崇敬之情。
- 琵琶下马册阏氏:乐器声中,骑马的使者停了下来,象征着对妃子的册封仪式。
- 虚传千古和戎话:历史上关于和解的传说,往往是空洞无物,缺乏实质。
- 不道当年虏自衰:不提及当年的敌人其实已经走向了衰弱,反映出历史的真实与虚假之间的矛盾。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万里来朝”和“琵琶下马”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隐喻:通过“琵琶”隐喻和谐与和平的象征,但又暗示着背后的虚妄。
- 历史对比: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虚假传说的质疑以及对真实历史的反思。诗人揭露了那些被美化的历史背后的真实,表达了对和平与和解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琵琶:象征和谐与美好的情感。
- 朝贡:体现古代政治与文化交流的形式。
- 阏氏:代表权力与地位的象征,体现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阏氏”是指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妃子的称谓
- C. 朝贡使者
-
诗中“虚传千古和戎话”的意思是?
- A. 历史传说丰富
- B. 和解的故事空洞
- C. 敌人强大
-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虏自衰”说明了什么?
- A. 敌人越来越强
- B. 历史的真实与虚假
- C. 和平的希望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望》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望》与《明妃》都是描绘历史背景的诗作,但《春望》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国家兴亡的对比,而《明妃》则关注历史传说的虚假与真实的反思。两者都在不同层面上探讨了历史与个人命运的关系。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车若水传记及其作品研究》